• 59阅读
  • 0回复

大同阳高地震现场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23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大同阳高地震现场记
本报记者 齐欣
十三年来华北最大地震
大同、阳高地震牵动着亿万人的心。
这是继1976年唐山地震后华北地区发生的最强烈的破坏性地震活动,也是近13年来第一次波及首都北京的强震。记者从国家地震局震情值班室获悉:截至10月22日17时,震区共发生2016次地震。
10月19日凌晨,地震刚发生,记者赶到国家地震局总值班室,看到一片忙碌景象:地震分析预报专家们正在测定震中,首批派往震区的专家已整装待命,更多的人正陆续赶来,六部值班电话机片刻不停,从中央领导同志到普通市民纷纷询问震情……
经专家综合分析核对,国家地震局排除了其它有震感地区同时发生地震的可能,认定发震地区只有一个,并迅速公布震中位置。
大同、阳高附近有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大秦铁路和京津唐电网线路也穿越震区,附近还有世界闻名的重要文物古迹——云冈石窟和应县木塔。这更增加了人们对地震的关注。首次地震发生3个小时后,记者随国家地震局的第一批车队紧急奔赴震中地区。这时,山西省地震局的车队也向同一目标开进。
此次地震,震中距大同市区仅40余公里,没有临震预报。当地牲畜震前有异常反应,但乡民们未往地震上想,反将躁动不安的牲口硬拽进圈中反锁。
连续奔驰9小时后,记者随地震专家来到震中地区的几个村庄。只见村内的每条街道都被几米厚的倒塌下来的砖土覆盖,站在高处举目四望,一片残垣断壁之中,少数没有坍塌的房屋孑然而立,景物全非。令老乡尤为伤心的是,大部分财产都未挖出,被强拉进圈的驴、羊等家畜也多被压死。在大同县堡村,刘富成老人悲伤地诉说:“家里的六口人还好,但八间房全倒成了平片儿了,那都是刚盖没两年的,电视机也没了……”
在阳高县前贵仁村,村民向记者们描述说,震前村里在放映电影,说来也巧,正当银幕上响起“当”的一声枪声,耳畔轰隆隆地声大作,第一次地震随之而来,“地面上下抖动,那怪声就像下大雨。”第二次地震更强烈,人都站不住,“房子呼呼倒下,像被大风吹的一样”。因为房屋大多是在第二次地震时坍塌的,此时人们多已跑到外边,所以震区居民幸得脱身,只有15人死亡。
据统计,仅大同、阳高两县,就有近两万间房屋倒塌。阳高县当时无家可归者近3万人。
入夜,灾民们在房前屋后搭起小棚或蜷曲在草垛中,看守着埋在砖土中的家产。由于地震后的两天内还喝不上热水,记者和灾民们站在黑夜里迎着寒风吞咽烤饼或压缩干粮。震中的几个乡村历来生活比较贫困,但乡亲们性格质朴、热情,他们为我找来棉被,硬是拉进他们搭在野外的窝棚,静观我借微弱的月光记下这里感人的一切。每当他们被一次次余震震醒,总不忘关照我。
抗震救灾 及时迅速
灾难降临,当地政府和基层干部、共产党员起了极大的作用。
在阳高县,地震发生后几个小时,县长、副县长就赶到灾情最重的村子,了解震情并组织救护,天亮时已把受伤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各路医疗队从雁北地区各地星夜兼程赶来,阳高县城大部分商店内的面包、糕点和挂面也立即运去。在随后的几天内,震中的每一个村子都有来自地区和县的政府领导指挥救灾。雁北地区行署向当地发出命令说:决不能发生冻死、饿死人的现象,救灾不力者将被查办。
每到入夜,持枪的公安和武警战士在灾区往返巡逻,灾区治安秩序一直良好。群众性的募捐活动在雁北地区迅速展开,大批棉衣、棉被带着深情厚意被送到灾民手里。灾区所需的柴油、汽油、麻袋、苇席、钢材、木材和食品等也从四面八方源源运来。
驻大同的人民解放军某集团军以军人的作风迅速投入抗震救灾。从19日下午至夜间,1700余名救灾官兵抢在救灾物资到达之前进入震区。堡村的一位年轻农民看着从眼前驰过的军车自信地对记者说:“嘿!我就猜解放军准会来!”
去堡村的慰问团,都要赶去慰问村党支部书记刘继明一家。第一次地震后,正在工作的刘继明立刻赶到办公室,用广播呼喊乡民立即穿衣出房,不准回屋。随后又和村干部一家一家地察看有无遇难者,但他却无暇顾及自家。待到第二次强震袭来,刘继明87岁的奶奶和64岁的父亲不幸被压在坍倒的墙下。堡村281户人家,1000余口人,只有刘继明家2人遇难。“我家里虽然死人了,”刘书记抚着亲人的棺木垂泪说,“但毕竟只是一家,全村还有200多户人要用得着我们干部呢!”他仍在为乡亲们奔忙着。
专家云集 监视震情
来自国家地震局和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震局的监测人员目前正日夜工作在震区。
专家们分析说:此次地震属中强震,发震的频度、强度都较高,有点类似1966年3月的河北邢台地震,但强度不及。观测表明,大同、阳高地震的上千次震情,震源深度变化不大,地震空间分布比较集中,这表明发生地震的断裂带没有新的扩展。专家们判断,还看不出有更大的震情,发生六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国家地震局近几年划定的重点监视区内,每年都包括大同、阳高地震所在地区,而且,所分析的时间段、范围与强度都和已发生情况相似。这表明,我国对地震的中期预报水平是较高的。
另外,国家地震分析预报中心曾于9月用地磁方法划定了两个时间段:国庆节前后和10月15日前后在华北包括一部分西北地区可能会有震情。结果,10月5日,唐山发生了两次四级左右地震;10月18日又发生了大同、阳高地震。10月18日上午,山西地震局发觉情况有异,曾召开紧急会议磋商,但终因掌握情况太少而未敢下决心预报。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蒋克训副司长在地震现场说:“我们要把监测预报水平如实地告诉人们,要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任。大同、阳高地震已使灾区受到了巨大损失,我们要把下面的监测做好,尽量使国家和人民损失少一些。”
10月20日夜,记者乘车返京,在大同地震台又看到一连串的余震记录,电台和震区还在紧张地联络,街上运送救灾物资的汽车还在飞驰,来自各地的抗震救灾队伍仍在向震中奔进……(附图片)
这是10月20日清晨拍到的照片。参加抗震救灾的某集团军官兵于19日深夜赶到震中地区后,立即投入了抗灾战斗。他们为仍露营野外的灾民搭起抗震棚,并开始清理废墟抢挖财产。
本报记者 齐欣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