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7阅读
  • 0回复

物资部长柳随年谈当前供应形势 治理整顿一年取得效果 物资供求尖锐矛盾缓和 求大供小局面未根本改变明年平衡任务艰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24
第1版(要闻)
专栏:

  物资部长柳随年谈当前供应形势
  治理整顿一年取得效果
  物资供求尖锐矛盾缓和
  求大供小局面未根本改变明年平衡任务艰巨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记者徐克洪)我国当前物资供应形势如何?记者日前就此走访了物资部部长柳随年。
柳随年认为,首先应看到当前物资供应形势总的看是好的。治理整顿一年来,生产资料流通领域扭转了近几年来供求矛盾尖锐的局面,库存减少、价格暴涨、秩序混乱的状况有了改变。特别是在物资供应上注意贯彻国家产业政策,较好地保证了重点生产建设的需要。今年国家在物资分配上,保证了能源、交通运输、重要原材料和发电设备制造的指令性生产计划任务的需要,对国家按合理工期组织施工的203个重点建设项目实行了按需核实供应,对农业和农机用料以及轻工市场用料也都做了重点安排。这些都对稳定市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国内生产资源增加。1—8月,煤炭、钢材、十种有色金属、纯碱、烧碱、水泥等的产量都达到去年同期水平或有所增长。这些物资的供应紧张状况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缓和。预计到年末主要原材料生产能按计划完成或超额完成。主要原材料进口增加,出口初步得到控制,也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国内供应、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
今年以来,由于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过高的工业增长速度,调整部分产品结构,限制一些不合理的消费,以及电冰箱、洗衣机等一些高档消费品和一般机械产品出现滞销、生产下降,全社会煤炭和钢材、木材等主要原材料的消费量相对减少。今年初一些主要物资供应紧张,库存下降的情况已发生了变化,供应情况有所好转,库存普遍上升,致使生产资料价格涨势趋缓,有的有所下降。据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及部分重点城市50个物资市场的统计,今年5月份以来,30种重要物资市场平均价格的涨势逐月减缓,5月比年初上涨14.5%,7月上涨11.9%,8月上涨8.5%。30种物资中,8月份市场价格比年初上涨的有19种,下降的有11种,三级烟煤1—7月市场价格逐月上升,8月份也开始回落,比7月份下降1.2%。
至于物资供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柳随年认为主要有5个。
第一,国家指令性计划物资资源落实不好,交货情况也很差,用户反映强烈。现在有些企业执行国家计划的观念很淡薄,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大局,以各种理由为借口,拖延或不执行国家下达的指令性计划。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仍然严重存在,而且愈演愈烈。钢材是连年欠交,其它物资比计划欠交的状况也很严重。国家订货合同兑现率越来越低。1—8月,钢材合同兑现率比去年同期下降6.2个百分点。煤炭合同兑现率下降1.5个百分点。而企业自销却大量增加。
第二,企业自销资源的使用不够合理。往往是谁出的价高,企业就卖给谁,助长了盲目发展。
第三,国家计划分配的物资中高价部分大幅度增加。如钢材,高价部分已占到计划分配量的26.7%。有色金属高价部分占计划分配量的48.5%。纯碱、烧碱高价部分分别占计划分配量的29.4%和37.2%。这些高价物资,有的是经过国家批准的,但也有些是企业擅自涨价的。对此,用户普遍反映难以承受,既加大了产品的成本,又拉动了下游产品的价格。
第四,物资部门资金短缺,缺乏调控能力。当前部分化工原料、汽车、木材以及钢材中的冷轧薄板出现滞销,但由于国内生产能力不足,滞销只是暂时现象。为了保护企业的生产,有些产品待价格降到一定时候,物资部门应适时加以收购。可物资企业普遍资金紧张,无力收购,以致发挥不了吞吐调剂的功能。
第五,物资流通秩序还没有根本好转。突出的问题是经营单位过多过滥,清理整顿进展不够理想,有些政策界限还不够清楚。
对于明年的经济形势,柳随年预测说,由于1990年里经济结构要进一步调整,财政、信贷双紧政策要继续贯彻执行,基本建设新开工项目会进一步减少,高档消费品滞销还要延续一段时间,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差距将逐步缩小,物资供需形势也将进一步好转,供需上将有紧有松,在总量上可以基本平衡。
不过,这位部长认为,我国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局面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因此,明年的物资供应和平衡任务仍相当艰巨。要完成国民经济发展的供给重任,还需要有力措施来保证。柳随年就此提出加强国家指令性物资调拨计划的严肃性和纪律性;国家对重要物资要适当集中,增强宏观调拨能力,保证重点需要;限制不合理消费等项措施。并强调应继续清理整顿重要物资经营单位,特别要整顿机关团体办的和集体、个体的经营单位,采取坚决措施砍掉不承担供应任务、专门从事非法倒卖牟取暴利的经营单位,扩大产需之间的直接见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