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读者来信谈“扫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24
第4版(综合)
专栏:编后小议

  读者来信谈“扫黄”
  “活黄书”也要管住
在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时,人们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查收黄色书刊和音像制品上,而乡村的说书市场却被忽视了,一些被称为“活黄书”的民间艺人仍在一些地方唱淫书说秽语散布精神毒品。为了管好这个“死角”,我乡文化站从7月起对来本地说书的民间艺人进行监督管理,一是检查说书证明,二是审定说书内容,三是到书场监听,发现问题及时处理。8月中旬,一位民间艺人擅自改动经审定的书目,说唱格调下流的古书,被当场赶走。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到我们这里说唱“黄书”了。
江苏泗洪县朱湖乡 刘祝喜
这里还有“死角”
  583/584次车有人兜售不良书刊
9月4日和5日,我到临汾开会,乘583/584次列车往返,见列车服务员依旧推着小车子在出售黄色书刊。我看了一下,所出售的8种书刊,只有《青春与健康》一种为内容健康的书,其余几种均有淫秽、凶杀等内容,我指着一本问售书者,现在不是不准出售这类书吗?售书者竟说,我们只管赚钱,不管卖什么书。这未免有些太不像话。呼吁有关部门管管这置党中央、国务院指示于不顾的列车市场。
山西霍县供销社 王仰
  盼望多出好书
眼下,全国各地的“扫黄”工作正向纵深发展。黄色书刊和淫秽制品被坚决销毁,一些不法的出版单位被依法取缔,全国人民拍手称快。
这次“扫黄”有一新特点,那就是一手抓“扫黄”,一手抓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我认为,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回想过去,曾几度“扫黄”,然而越扫“黄”越多。究其原因,重堵轻导是原因之一。因为人的大脑不可能是空白地,这个不去占领它,那个必然钻进去。我们彻底清除了“黄”的,就得拿出“红”的、精美的、健康的、人们喜闻乐见的东西给人们,让人们高兴地吮吸其中养分。
我以为,从现在起,全社会(不仅仅是文艺界)都应该花大气力去繁荣文化艺术,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去占领社会主义文艺阵地,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河北任丘市华北石油
二机厂 张东红
三封来信提出了“扫黄”中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一是清扫“死角”。“死角”往往是藏污纳垢、细菌滋生繁殖的祸源地。因此,要深入“扫黄”,就特别要注意清扫那些不为人们注意但又危害极大的“死角”,像对列车书市场、说“黄书”的艺人等,都要有相应的管理措施。二是“破”与“立”的问题。在清除“毒品”的同时要拿出更多吸引人的“营养品”来。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各种各样的“黄货”就会乘虚而入,卷土重来,只有切实搞好精神食粮的供给,才能创造一个健康的阅读环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