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钢铁斑马”在“自由之路”上飞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24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钢铁斑马”在“自由之路”上飞奔
  高梁
六十年代初,我作为记者曾在坦桑尼亚工作过。多少年来,我总想有一天能重访东非,沿着坦赞铁路,乘坐被非洲人称之为“钢铁斑马”的火车,在热带森林和高山峡谷间奔驰。去年七月,我有幸应邀访问了坦桑,并有机会乘坐一段坦赞铁路的火车,实现了我的宿愿。
列车从达累斯萨拉姆车站出发,平稳而迅速地向前奔驰,沿途经过茂密的椰林、原始森林、红色土地和绿色山脉,景色十分壮观迷人。大小车站都很干净豁亮,乘客络绎不绝,上下车整齐有序。货运也很繁忙,库房里放着有待运到内地去的化肥、农业机械和准备出口的赞比亚的铜材。当列车经过居民点时,一群群孩子一边跑着来看我们,一边用斯瓦希里语喊着:“瓦秦纳”(中国人),“拉菲克”(朋友)。
这条铁路是一九七零年十月破土动工的,一九七五年六月全部竣工。在这期间,参加筑路的中国工人和专家经常有一万六千人左右,如果把先后轮换的人计算在内,则共有十万中国人参加了筑路。他们在极其恶劣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同坦、赞工人一起,劈山开岭,架桥凿洞,从原始森林和荒野中开出了一条路。
跟我同行的中国专家组组长张志英同志为了建设和管理好这条铁路,在这里前后工作八年多,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这条铁路。现在,他正率领一百五十名中国专家,同坦、赞朋友们一起,共同管理着铁路的运营。
自从一九八三年坦、赞政府要求中国派专家参与铁路管理以来,三方成立了管理委员会,合作得非常融洽。中国专家尊重坦、赞两国的主权和两国总经理的意见,同时积极负责地提出经营管理和人事方面的建议;坦、赞总经理也非常尊重中国专家,在做出决定前往往先征求中国专家的意见。三方有正常的办公会议制度,会前准备好讨论提纲;会上作出决定,一时决定不下的,下次再议。通过共同管理,各项工作开展顺利,效率逐渐提高。大家都认识到:建筑这条铁路是艰巨的,而经营管理好它更艰巨,更重要。张志英说:“我们既然参与管理,就要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形势要求下,这一点就更为重要了。”
在共同管理下,五年来铁路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并且逐渐赢利。仅一九八八年一月至五月,已赢得纯利润十二亿坦桑先令(合人民币四千八百万元),这种情况是铁路建成以来少有的。坦赞朋友高兴地指出:如果有足够的机车,铁路的客运、货运都会增加一倍,收入也会大大增加。
由于赢利,铁路当局已开始偿还我国关于零件维修的贷款。关于筑路用的贷款,张志英认为,坦、赞方面对偿还贷款的态度是认真负责的,它们将会按照协议从一九九一年开始分三十年偿还。
从我接触到的坦、赞领导人、各界人士、铁路员工和旅客来看,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肯定和称赞这条铁路对坦、赞两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南部非洲的解放事业所起的重要作用,人们都把它称为“独立之路”、“自由之路”;每当提起它,他们都很自然地要赞扬和感激中国。坦桑尼亚领导人、革命党主席尼雷尔在接见我时发自内心地说:“我们两国关系这么好,主要感谢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中国的巨大支持完全出自无私的友谊。这是人们永远不应该遗忘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