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区域集团化和亚太经济合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25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国际问题学术动态

  区域集团化和亚太经济合作
  高连福
在9月18—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和首钢国际问题研究所联合召开的研讨会上,全国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大专院校70余位专家学者就90年代世界和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影响和亚太地区各种“经济圈设想”的前景进行了热烈讨论。
多数与会者认为90年代世界和亚太经济的发展将不会遇到大的挫折。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可能略高于80年代,但不会出现高速增长。也有的同志认为,虽说可能是3%—4%的增长速度,但因为是在战后40多年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继续增长,基数大了,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已不是低速增长,而是中速增长。对90年代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景,多数同志持较为乐观的看法,认为亚太地区经济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部分,其发展速度将明显快于世界其他地区。
关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问题,与会者普遍认为,进入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与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并行,相互促进,都是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产物。伴随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和贸易将出现新的格局,对未来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有的同志认为,区域经济集团强调维护其内部利益而具有明显的排外倾向,这对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不利。也有的认为,如果它能积极推动地区内的经济合作,而促进整个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增长,又对集团外采取有限的保护主义,那么它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可能是利大而弊小。但普遍的看法是,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过程中,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产品竞争能力较弱,将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
对于在亚太地区建立“经济圈”的前景,多数同志认为:由于近几年亚太地区相互贸易增长快,资金流动明显增加以及国际分工进一步加深等原因,客观上为建立“经济圈”创造了条件。目前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咨询和协调组织也已从非官方的民间论坛过渡到由政府出面建立部长级协商机构的阶段。由于该地区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社会宗教、价值观念以及历史上形成的诸多复杂差异的存在,在亚太地区正式建立大“经济圈”的障碍重重。在这期间,不排除有先建立较小范围的次区域经济圈的可能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