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实现黎巴嫩民族和解的新努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26
第4版(国际新闻)
专栏:

  实现黎巴嫩民族和解的新努力
  温宪
经过23天的反复讨论和磋商,在沙特阿拉伯西部城市塔伊夫举行的黎巴嫩议会会议终于在22日晚通过了全国和解文件。24日,黎巴嫩议会在闭幕会议上正式宣布达成黎巴嫩全国和解宪章。这是黎巴嫩人民为实现民族和解迈出的艰难一步。
黎巴嫩全国和解文件的主要内容是:和解政府在1年内依靠国家正规部队在黎行使主权;解散各派武装;承认叙利亚与黎巴嫩的“特殊兄弟关系”,叙军在两年内帮助黎恢复主权,在选出总统、建立和解政府和实行政治改革后,叙军撤至黎贝卡谷地。此后,叙军在黎境内的驻扎时间和人数另行商定。
塔伊夫会议是按照阿拉伯联盟调解黎巴嫩危机三方委员会(沙特阿拉伯、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提出的一项和平计划于9月30日开始举行的。参加塔伊夫会议的有黎巴嫩基督教派的33名议员和穆斯林方面的30名议员。这些经历了15年内战的议员们终于坐在一起,以谈判磋商取代“大炮对话”,并通过了全国和解文件,这表现了黎巴嫩有关各方寻求民族和解的愿望。
围绕叙利亚撤军和黎巴嫩政治改革这两个关键问题,黎巴嫩两派议员在塔伊夫会议上分歧严重。按照黎巴嫩1943年独立时一项不成文的规定,总理和议长职务分别由穆斯林逊尼派和穆斯林什叶派担任,而当时在人口中占多数的基督教马龙派则担任总统一职,并在政府、军队、议会和司法部门中居于支配地位。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变化,现在穆斯林已占黎巴嫩400万人口的55%。因此,近年来穆斯林派要求政治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穆斯林派议员在会议上要求首先在国内进行政治改革。黎穆斯林什叶派“阿迈勒”运动领导人贝里说,现行政治体制是黎巴嫩灾难的根源。国家首脑的职务和政府其他职务必须由各派轮流担任。只有在完全实行政治改革和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撤军后,叙利亚军队才能撤出黎巴嫩。叙利亚官方也明确表示,在基督教派同意与穆斯林派平分权力之前绝不撤军。
基督教派议员则坚持要求叙军在6个月内撤出黎巴嫩,然后再谈改革问题。基督教派军政府首脑奥恩曾数次表示,在主权问题上不允许讨价还价,在黎巴嫩被占领的情况下,任何政治改革都是无用的。由于双方坚持各自立场,致使塔伊夫会议曾两度陷于僵局,甚至面临破裂的危险。在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亲王等的斡旋和双方议员的努力下,会议才得以达成上述文件。
全国和解文件通过后,胡斯所领导的穆斯林派内阁表示欢迎,但什叶派“阿迈勒”民兵和“真主党”则认为议席分配不公而表示反对。基督教派军政府首脑奥恩批评文件没有提出叙利亚军队全部撤出黎巴嫩的时间表,强调文件中有关黎巴嫩主权部分也是不能接受的,并命令其武装力量处于戒备状态以备不测。这表明,尽管几经周折,塔伊夫会议终于推动黎巴嫩向民族和解方向迈出了一步,但由于一些基本矛盾并没有获得真正解决,黎巴嫩实现民族和解的道路仍是曲折和艰难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