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在奉献的土地上——沂蒙山区人民武装干部扶贫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27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在奉献的土地上
  ——沂蒙山区人民武装干部扶贫纪事
  高建忠 谭道博
曾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沂蒙山区群众救护才重返战场的迟浩田,任济南军区政委期间,曾风尘仆仆两上沂蒙,亲眼目睹了群众的贫困生活后,深沉地对沂蒙山区的人民武装干部说:“人武部今天的中心任务,是要帮助这里的人民尽快摆脱贫困。”
战斗在沂蒙山区的人武干部很好地执行了这一军令。在今年秋季山东省军区召开的扶贫总结会上传出喜讯:由沂蒙山区人武干部蹲点包村的1000多个扶贫点,已经基本摆脱贫困,其中半数贫困村已经走上富裕之路。
(一)
北起临朐南到郯城,东自日照西至泗水的沂蒙山区,在革命战争年代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0多万人踊跃支前,6万多优秀儿女为共和国诞生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近2万名光荣负伤,仅荣获战斗英雄和模范称号的就有近百名。可是,解放后这里却依然贫困。到1984年,人均年收入不足150元的贫困户多达60万家。人、畜吃水困难的村有2400多个,不通电的村3013个,不通车的村3019个。
沂蒙山区的人武干部们心潮激荡地议论着:沂蒙人民为革命献出的是血是奶,而我们对老区人民却至今未能做出像样的回报。
为此,一大批人武干部,留在了沂蒙山这块土地上;在精简整编中一批已在富裕之乡安家的人武干部,为神圣使命驱使,也来这里扎根落户。
全国先进人武干部代表刘瑞雪部长原来所在的平度县,已经给他安排了舒适的工作,可是沂蒙山区同行访贫录制的一部《奉献的土地》,令他彻夜难眠。他一个人直奔沂蒙山区最贫困的临朐县。他和临朐县人武部政委傅绍业决心选好坟地,直到“爬烟囱”。
年已50岁的平邑县武装部政委熊子和在整编中,军分区给他安排了两个位置:第一,继续留任;第二,调任临沂市干休所担任政委,那里是沂蒙山区唯一的中心城市。然而,他的心在沂蒙山区最贫困之地。报告批准的第3天,他就在寒风中手扶90多岁高龄的老母,拖儿拎女奔回蒙阴。一个月内,他下到蒙阴县最贫困的孟良崮山前杜家岭村蹲点。
苍山县武装部副政委沙钊,老家在鱼米之乡南通。精简整编时,在南京、南通工作的亲属劝他回去,工作由他们联系。沙钊却选择了更贫困的沂蒙腹地沂南县。他写信告诉家里人:“这里的人民对共和国有奠基之功,对人民军队有养育之恩,我这满头青丝的后来者,难辞其召唤啊!”
还有近百名的乡镇人武部长,他们虽然做军事工作,可是连一身军装都没有。这时候,他们也从各个偏僻山乡分别信告上级:帮助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可别小瞧了我们这些“土八路”。
(二)
沂蒙山区的人武干部们说:扶贫要抓根本,首先要用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让群众振作起精神。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他们提出了“扶本扶志扶班子”的口号,并且组织起1000多个宣教小组,走家串户宣传党中央的有关文件,还利用自己熟悉军队退伍战士的优势,培养推荐“见过世面”的年轻党团员,挑起了贫困村的领导重担。这些思想觉悟高、政策意识强、脑瓜子灵的“领路人”,说上山就上山,要下井就下井,一大批贫困村从此风风火火地响起了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隆隆炮声。
沂蒙山区的人武干部们以深厚的“子弟恩、战友情”,特别耐心地帮助当年的老英模、老党员、老干部和老民兵,以及因残因伤而无力尽快脱贫的困难户。他们四出筹措资金,有的还腾出办公室,在每个县和一些乡镇办起了各种福利企业,请“四老”子弟来这里做工。上万个这样的特贫户在他们的搀扶下,已宣告脱贫。
沂蒙山区常常是“树因水缺而不活,山因无林而不绿,村因山荒而不富”,年复一年的恶性循环,造成贫上加贫。而实行承包责任制,和大规模的治理山、水、路常常形成矛盾。在各扶贫点上的人武干部便把民兵发动起来,成千万人次地义务投工于农田基本建设和山区小流域开发治理。需动用2.7亿土石方的莒南县陡山水库,是山东省的四大险库之一。有关单位几年试图维修,都因劳动工价太低没有劳力开工。莒南县武装部政委黄志先组织起近千名民兵,连续苦战两个冬春,终于在今年汛期前使其安全造福于人民。
(三)
“正月十六就下点,腊月二十才离村”。这是孟良崮山前杜家岭村群众夸赞县武装部熊子和政委坚持蹲点的话,也是所有沂蒙山区人武干部3年蹲点的真实写照。
50多岁的熊政委在两间柴草屋里安下了家。不论放炮打眼,还是打井下水,他都是带头干。杜家岭一年宣告脱贫,他又住到附近的戴家沟,戴家沟脱贫,他把孟良崮山前的30个贫困自然村连成一片,作为自己的扶贫点。迟浩田曾对他说:我军当年在这里伤亡了两万多战士,你能不能在山上栽下两万多棵果树,让先烈含笑于九泉。他坚定地点了点头。3年多时间,他没日没夜地苦干,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林3750亩,栽种各种果树18.75万棵。还建起了1529处拦水拦沙谷坊,修砌水渠4950米,开出了环山路。
在临朐县,武装部刘瑞雪部长和傅绍业政委带领武装部的同志和民兵参与了全县荒山荒坡开发大战。年年冬春炮炸树坑,年年春夏新苗成林。建村107年一直缺水无路的石瓮沟村,奇迹般地摆脱了贫困。如今自来水流到每个农户庭院,还有漫山遍野的果树加黄烟。今秋大旱,石瓮沟却是一派丰收景象。当这个县于去年底宣告脱贫时,县领导和群众一致推举:武装部可是立了头功。
其实,扶贫立头功的又何止蒙阴、临朐两个武装部。临沂地委书记、专员王渭田说:“沂蒙山区各县乡镇人武干部,是我们脱贫致富的强大生力军,个个功不可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