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他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纪念汉斯·希伯同志在沂蒙牺牲四十八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27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他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纪念汉斯·希伯同志在沂蒙牺牲四十八周年
  本报记者 徐步青 周梅生
今年11月30日是德国共产党员、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汉斯·希伯同志为中国革命事业英勇献身48周年。最近,山东省临沂地委和行署举行纪念希伯同志的活动,希伯同志的雕像已在我华东烈士陵园揭幕。中顾委常委黄华赞扬希伯同志用鲜血和生命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曾与之并肩作战、患难与共的全国政协副主席谷牧说,希伯同志是穿上八路军军装、拿起枪来同法西斯强盗战斗而牺牲的第一个欧洲人。
汉斯·希伯1897年出生于克拉科夫(原属奥地利,现属波兰)。1918年去德国,不久加入德国共产党。1925年,希伯为实地研究中国革命问题首次来华,并在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译处工作。“四·一二”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希伯声明,他已经不能把国民党的观点和他自己的信念统一起来了。他于是辞职返国。
1928年2月,他以“亚细亚人”为笔名,在柏林用德文发表了《从广州到上海》一书,讲述了他在中国的经历,表达了对中国革命胜利的信心。该书问世后,在欧洲吸引了很多读者。
1932年秋天,希伯同志第二次来华,携其夫人秋迪·卢森堡定居于上海。当时在上海的史沫特莱、马海德、艾黎等外国友人,组织了一个国际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希伯同志是发起人之一。他们研究马列主义,并且用来分析中国时局。希伯同志以笔作武器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他在欧洲一些报刊上撰文,热情颂扬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业绩,无情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希伯同志不辞艰险先后到延安、皖南、苏北采访八路军和新四军,撰写了大量报道,向全世界介绍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真实情况。在此期间,他会见过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同志。
为了报道山东军民的敌后抗日斗争,希伯同志不顾生命危险,于1941年9月来到山东抗日根据地。一个外国友人的到来,给淳朴、好客的老乡们带来了欢乐,人们亲切地称他为
“外国八路。”他白天和战士们一起行军,还坚持进行战地采访,晚上写作。不久,日寇对沂蒙山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部队领导曾几次决定护送他到安全地带,都被他谢绝了。在紧张的战斗间隙中,他各处奔走,搜集材料,奋笔写作,把山东军民英勇抗敌的革命精神向全世界传播。1941年11月底,在鲁中南的大青山区,希伯同志所在的我抗日部队同日军一个混成旅遭遇。在突围中,希伯同志同战士们一起英勇作战,但不幸中弹牺牲,时年仅44岁。
汉斯·希伯是一位欧洲人,而他最终将一腔热血洒在齐鲁大地,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汉斯·希伯同志将永远活在沂蒙人民的心中,他的英名将永远留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附图片)
  图为新建的汉斯·希伯的汉白玉雕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