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不让权力沾上污点——记锦州市工商银行干部王建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29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不让权力沾上污点
  ——记锦州市工商银行干部王建兴
  王汉文
他手握2亿6千万元贷款审批权。他的工作对象是长年渴求于他的80多家商业企业的掌权人。他所联系这些企业的经理、主任们,掌握着吃、喝、穿、用所需要的几万种商品的经营大权。
他为这些企业提高效益、扭亏增盈而出谋划策、筹集贷款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令人叹服的是:参加工作九年来,审批贷款数十亿元,他没有接受过这些企业的礼品、红包,没占过企业便宜。
他就是年仅30岁的共产党员、辽宁锦州市工商银行干部王建兴。
约法四章
不用企业财物,不收企业馈赠,不占企业便宜,不受企业吃请,这是王建兴给自己的约法四章。
结婚是人生大事。信贷科长结婚,对企业经理们来说是天赐良机。1987年初,当人们听说王建兴要结婚时,纷纷来探问日期并准备“表示表示”。市内一家大型商场的总经理是小王家老熟人,闻讯后急忙赶来说:“大外甥结婚是咱的自家事,我得在头前忙活。新房里所有的床上用品和厨房用品我包了,全部低于进价供应。”某商店和一家批发企业负责人找到王建兴劈头就问:“哪天结婚?轿车、面包车、大客车随你挑,要多少辆都行。到那天不吱声我们可要挑你的眼啦。”一位经营家用电器的经理劝他结婚时好好热闹热闹,并叫他退掉买来的单门冰箱,再送他一台双门名牌货……然而,王建兴对这些“热心人”的回答也很简单:“你们的心意我领了。凡是结婚用的东西,我母亲都筹办了。没有预备的也是我不需要的,请不必再费心了。”具体婚期谁也没打听出来。4月份王建兴带着新娘到北京秘密旅行结婚。当大家接到喜糖的时候,才知道婚事早已办完了。
秉公办事
在王建兴的办公室大门上有“秉公办事”四个大字。字很醒目,既提醒自己和同事,又解除企业顾虑。到商业信贷科办事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不符合贷款条件的谁来也不行;符合贷款条件的,即使资金再紧张也千方百计帮助筹措,支持企业。
某商店经理是王建兴母亲的老同事,与小王也有多年联系。1988年7月,该店与某企业联合购买彩电,需贷款240万元。经过调查,王建兴发现这笔交易货源、市场均没落实,合同也不够严密,当即表示不能贷款。后来商店多次找王建兴也没应允。最后一次这位经理说,参与联合的企业已经从某银行贷到900多万元,现在就等他的钱了。他刚来这家商店,连点款都贷不出来就没面子了。他还说小王六亲不认。尽管王建兴再三解释,这位经理还是拂袖而去。没想到3个月后,这位经理找小王道歉来了。说原来那笔交易果真不托底,当时没给贷款是替他把了关。
王建兴秉公办事有人夸也有人骂,有人则冷嘲热讽,但他并不理会。为了带动全科切实杜绝人情贷款,小王还和大家制订了贷款“六公开”制度,并书写在贷款投向投量板上。几年来,王建兴累计发放贷款数十亿元,没有一笔人情贷款和风险贷款。
从我做起
“从我所负责的部门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去塑造党的光辉形象。一个人的能力虽然有限,但如果人人都这样做,我们的党风就不难转变。”王建兴经常与同事讲这番道理。
王建兴从自己做起,对外秉公办事,对内先人后己。他已婚的弟弟和父母挤住在二间房内,他和爱人借住着一室半的旧楼房,却在自己分房积分领先的情况下,把二室一厅、带标准卫生间的新房让给了别人;一笔数额可观的扭亏增盈合同兑现奖金本来唾手可得,他却分文不取,让给了信贷员……在科内他是人人公认的好科长、好党员。
王建兴从自己所负责的部门做起,抓制度,做思想政治工作,把“从我做起”的口号落实到信贷科每一个成员的行动中。信贷科人员下基层基本是独立工作,需要有较强的自律能力。全科20人,有14名是30岁以下的青年。为了把全科风气带正,他主持制订了信贷员纪律“十条”和为贷清廉的“十不准”,并且印发给所属的每个企业监督,从制度上切断以贷谋私。
廉洁的科长终于带出了过硬的队伍。几年来,商业信贷科基本上做到了请吃不到,红包不要,送礼不收。据不完全统计,全科拒请百余次,拒礼数百件,无违章违纪现象。王建兴多次被评为办事处、市行、省行先进个人、优秀党员。1987年,商业信贷科被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评为“信贷工作先进集体”。
采访结束时,王建兴念起了他最喜爱的一段古文: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
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
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是啊!只有廉者甚众,贪者甚寡,人民共和国的大厦才会愈益稳固、辉煌!(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