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热”的误区和反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29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快语新言

  “热”的误区和反思
  凌霄子
经济领域中的过热现象,在我国由来已久。远的不说,近几年中,基建热、公司热、高档消费品进口热、西服热、彩电冰箱生产热、软包装热……,现在一些地方又来了“桑园热”的苗头。
诚然,这几年的“热”,与五六十年代的“热”已经有所不同。市场调节,价格引导,表现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这几年的“热”和以往的
“热”仍然有着某些共同的误区。一是思变心切,急于求成,贪走捷径,对客观经济规律和现代市场法则认识不足,尊重不够;二是缺少独立判断,从众心理变为从众行为,一哄而起。加上目前市场发育不完善,咨讯不发达,所谓的价格信号往往带有一定的扭曲和水份,更增大了科学决策的难度。
多年的教训告诉我们,“热”不仅不能解决经济发展问题,而且由于它违背了供求平衡、产业均衡以及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的规律,只会造成新的失衡和新的问题。
单项商品的生产并非越多越好。生产过剩,不仅无效益,甚至带来负效益。
发展速度也并非越快越好。超过社会承受力的临界点,结果是欲速而不达。
为了使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了减少经济震荡的幅度,为了不再把宝贵的时间用于迫不得已的调整、整顿上面,我们必须注意,不要走进“热”的误区。最需要的是研究和掌握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认真执行产业政策,重视科学预测和信息交流,加强计划性和预报性,少做以至不做“事与愿违”的蠢事,这样,良好动机才能与良好效果统一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