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香港中资的后起之秀——访中信香港集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29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香港中资的后起之秀
  ——访中信香港集团
  本报记者 计泓赓
“我们的香港集团还很年轻,论资历、业务、实力,均比不上香港中银集团、华润集团。不过,这些年来,中信香港机构以稳定和繁荣香港经济、支援内地经济建设为己任,尽力为国家做点实事。”8月底,北京中信集团总经理徐昭隆对记者这样说。
中信香港机构是在它的母体诞生不久成立的。不久前记者在香港访问,发现它在参与发展香港经济上,在筹资支援内地能源建设上,确乎办了不少实事。它在香港人士的心目中已有了一定地位,成为中资机构的后起之秀。
有远见之举
9月下旬,香港传来喜讯:连接香港岛和九龙半岛的第二条海底隧道,继8月地铁工程通车后,公路也正式通车了。修建这第二条隧道——东区隧道,是香港公众盼望已久、香港公用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由双程汽车隧道和双程地铁隧道组成,建成后将大大缓解港岛与九龙间过海交通的紧张状况。可是在1984年酝酿修建时,中英尚未发表联合声明。当时市场不太景气,人心也不太稳定。参不参与投资?北京总部、中信董事长荣毅仁作了决断:不向国家要一分钱,由中信香港机构出面筹资,参股10%。他们投资固然考虑到建成后的经济效益,但当时更着眼于对香港经济的稳定作用。现在投资比重已增至24.5%,合3.4亿港元。他们还在隧道两头两块地皮上,兴建340万平方英尺的屋宇,与长江实业、熊谷组等著名地产公司合作盖住宅和商场,变荒芜之地为黄金之地。盖成向香港社会提供,既可扩大影响,又可身价百倍。人们说:这是有远见之举。
收购国泰航空公司12.5%的股份,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这是国际第一流的、有影响的航空公司,属英国太古集团,在世界开辟了40多条航线。考虑香港的前景,在中英签约以后,太古很想与一家强有力的中资机构合作。中信香港集团在总部领导的运筹下,5天就与太古秘密谈判成功。第5天,当交易所国泰停止挂牌,正引起人们注意时,他们已在签约了。办事之快,效率之高,保密之严,不由得引起香港乃至国际人士的惊叹。
与香港第一流人士合作,参与有影响的投资项目,港事港办,完全按当地的经济规律和经营方式运转,使中信香港集团的知名度大为提高。
稳中求胜
香港经济繁荣,又特别敏感。中信香港集团一位负责人说:经营房地产和股票以及外汇买卖,风险很大,但既然在香港社会经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们牢牢把握稳中求胜原则,不搞投机和孤注一掷。不管是风平浪静之日,还是惊涛骇浪之时,他们审时度势,选择有利时机,力求最佳经济效果。集团一位执行董事是香港有名的地产经营者,他告诉我,中信房地产投资,有“短线”,也有“长线”。
“短线”是择佳而进,择佳而出,从中赚取利润。“长线”是买下后办企业,生根开花。香港的转口贸易多,货仓吃香。他们买下了在行业中稍有名气的3万平方米的九龙裕林货仓,还买下了经营权,成为集团的下属公司。来自内地的蔬菜、肉蛋、水果,来自东南亚的鲜货和新西兰的牛肉,均可在这里冷藏。香港冷藏仓库总共不超过20个。这个仓库属中上型的,还可存放干货,客户超过1000个,其中大客户占30%至40%。仓库完全按照香港方式经营管理。预计5年即可收回投资,白赚一个货仓。
他们还融资买下20条远洋货船,逐个设立船务公司出租船只,扩大业务范围。
由于指导思想对头和经营得法,他们连年获得盈利,1988年利润近3亿港元。
电的感情
电,这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长江三角洲最富庶的苏、锡、常地区缺电厉害。中信香港集团牵头组织香港新宏电力投资有限公司,与江苏、无锡及新力能源开发公司合资兴办江阴利港电厂。第一期工程为兴建两台35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去年已经动工,预计1991年建成。两台发电机组能为电网提供40亿千瓦小时电,可基本满足近几年苏、锡、常用电的需要。按当地算法,一千瓦小时电能增工业产值7元,计算起来,是个不小的数字!今春记者在无锡采访时,无锡市长王宏民谈起这件事非常高兴:“中信可给我们办了件好事!”
内蒙古的工业重镇包头,煤和其他矿产资源均很丰富,也是缺电。中信香港集团筹集资金,与华蒙发电公司合作扩建包头发电厂,建设3台10万千瓦发电机组。去年已有一台机组投产,其余两台今明两年可望完成。这对当地来讲,无异久旱逢甘霖。
他们还和国家节能公司、郑州市合作,改造50年代建成的郑州热电厂,扩建两台20万千瓦供热发电机组。投产后,可集中供热,取消一大批小烟囱,既可大大缓和郑州缺电局面,又可改善城市环境。
办电,投资大,周期长,回收慢,中信香港集团在境外活动的天地很大,何以竟捡这块硬骨头来啃?知情人曰:这里既有责任感问题,也有感情问题。国家既如此急需电,作为香港一个中资机构,他们认为理应尽心尽力,作点贡献。况且,这个集团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荣智健,当年学的是电,干的是电。(注:李鹏曾说:“小荣对电有感情”。荣智健曾与李鹏在北京电力系统共过事。)为给内地建电厂选址,他曾会同水电部的同志从东北一直转到天津、河北、上海,江浙,这对他来讲,可谓熟门熟路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