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双拥”模范城——本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1-03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双拥”模范城——本溪
本报记者 罗同松
辽宁省本溪市军政军民紧密团结,互相支持,互相促进,分别被国家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全国“双拥”先进单位,中共辽宁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本溪市“双拥模范城”称号,沈阳军区赠给本溪市“拥军模范城”金匾。

本溪市军政领导人说,“双拥”工作做好了,就能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保持社会安定,促进军地双方建设不断发展。他们身体力行,时刻把“双拥”工作放在心上。
1980年,原市委书记王玉波和当时的驻军政委胡金波共同倡导建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办公厅、驻军师以上单位政治部主任参加的“三主任”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交流情况,统管工作,拍板决策,对全市“双拥”工作起到了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作用。8年时间里,联席会开了27次,处理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
现任市委书记丛正龙、副书记李志达和市5大班子领导下连队,和官兵同吃同住,了解部队存在的困难,增强国防意识。去年以来,像这样做的市、县、区、企业领导有250多名。
1986年,某集团军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将军部迁入本溪市内。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协助搬迁领导小组,先后4次率领物资、建筑等部门领导到军部征求意见,协商搬迁方案。新营区土地面积不够,市政府主动让出了价值至少300万元的5万平方米地块,无偿供给部队使用。营建开工后,市领导又带领各有关部门到现场办公,几个小时就解决了平常一、二个月才能解决的问题。工地有十几家小店,29个动迁户,市有关部门一齐出动做工作,3天时间全部动迁完毕。
1985年,中央军委作出百万大裁军的重大决策,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积极配合部队做好精简整编工作。当时,一项最紧迫也是最难办的事情,是尽快安置好一批部队离退休干部。主管这项工作的市委副书记任洪林对大家说:“这么多老干部要成为本溪的新市民,这是本溪市的光荣。我们一定要全市一盘棋,齐心协力接收好。”可是为这批老干部建房的经费全部拨下来,得等到1990年。市政府决定让房地产开发公司先垫付230万元,保证及时开工。可这笔钱如果存到银行,每年的利息就是14.8万元!这家开发公司作出了牺牲,使那些戎马生涯几十年的老干部们从战斗岗位刚退下来,就在本溪有了住房。
1986年6月,驻军某师5000人奉命赶赴辽中、新民两县抢修辽河大坝。虽然本溪并不受益,但是他们还是组成慰问团,带上8000个印着“最可爱的人”字样的背心,专程来到工地。原副市长由作武站在大坝上大声喊道:“子弟兵们,本溪人民慰问你们来了!”部队没有想到本溪派慰问团来,官兵们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

本溪市的各级党政职能部门把部队建设当作本身的重要职责。
市军民共建活动办公室是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市军民共建活动的部门。从1983年起,他们牵线搭桥,陆续在全市城乡建起210个军民共建点。军地双方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普及法律知识,进行理想、前途和职业道德教育,共同抓好改革开放条件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几年来,军地共有394个单位成为省、市共建先进单位。
市民政局原局长杨振华是老支前模范。去年春节,他93岁高龄的老母亲从哈尔滨来本溪过节,除夕之夜,老杨却领着局里同志,分别到几位军属家里放鞭炮包饺子,直到天明。局领导教育工作人员:拥军优属不能搞“外交语言”,不能装样子、应付差事,就是要动真情,办实事,这就是咱们的工作标准。
市人事局军转办负责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50多岁的主任黄淑英为安置好一位转业回本溪的边防部队农场的老场长,她联系了好几个单位,连这个老场长自己都同意了,可黄主任不是觉得职务安排低了,就是嫌工作地点太远。她说:“老场长在艰苦的边防累了大半辈子,现在不能让他再累了。”她费尽周折,终于把这位老场长安排在离家只有几百米的一家大商场当副经理。老场长夫妻登门向黄主任道谢时,齐声叫了声“黄大姐”,再也说不出话来。
4年来,本溪市安置部门共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613名,基本上做到了职务、工作、待遇“三满意”。对退伍战士,他们不仅优先照顾,而且还对在部队表现突出的给予特殊安置。

这几年部队遇到的突出矛盾是,一方面要建设,一方面军费在压缩。在协助部队建设方面,本溪的企业界做出了奉献。
本溪钢铁公司决定,一些外围工程,凡是部队能干的,都优先优惠承包给部队。几年来,他们共承包给部队二十几个工程项目,可是,公司本身还有8000名职工子女在待业,还有许多工程队在等活干。公司经理张文达、党委书记董九洲说,部队为国家忍耐,我们要帮助部队增加忍耐力。其他企业也采取各种办法,协助驻军解决难题。
本钢矿山机修厂在和某团开展共建活动中,通过开展“学雷锋精神,论人生价值”的讨论,开展“我爱火热工厂,我爱绿色军营,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和前线后方双立功活动,既帮助青年职工较好地克服了“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又帮助部队战士树立了献身国防的无私奉献精神,使这个团被评为军区、集团军和师的先进团。
1987年,驻军某侦察大队赴南疆执行任务前,要在本溪县泉水乡进行训练。当地干部群众很快腾出近200间民房,保证了部队圆满完成训练任务。
部队出发时,群力小学师生带上慰问品前往送行。部队执行任务期间,师范附小在学额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全部接收了军官子女入学。
本溪市教育界还为部队创办大学分校1所,大专班1个,中等技校6所,育才基地48个,使3万多名官兵获得结业证书。
在部队军事训练设施遇到困难时,本溪市许多单位派出专业技术队伍帮助修靶场、架电线、搞科研。全市还成立起140条拥军优属“一条龙”服务网,开展了对军烈属的综合服务活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