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美国贫困状况的新特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1-04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美国贫困状况的新特点
戴增义
美国经济尽管保持了8年的持续增长,但美国的贫困问题仍在继续发展。
据美国官方统计、民间调查和一些报刊揭露,美国当前贫困状况的新特点是:各类贫穷人数增加,社会贫富悬殊更大,少年儿童的贫困问题更加突出。
贫困的人数实际上在进一步增多。据美国官方材料,1978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美国人为2450万人,1988年增加到3250万人,即贫困人数由占总人口的11.4%增加到13.5%。但据美国社会问题专家估计,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数可能有5000万,即占总人口的约1/5。这是因为:(1)在官方列为贫困者以外,还有400—800万来自拉美的非法移民,这些人的收入远低于贫困线。(2)美国的失业队伍据官方统计是660万,实际上在官方统计的失业者之外,还有约150万因谋职绝望而放弃找工作机会的“失去勇气的人”,另有500万在业人员是打短工的,迟早将加入失业大军。因此,美国失业者实际达1300万,他们的生活水平很低。
结构性贫困化和政策措施造成的贫富悬殊扩大。西方报刊认为,美国社会经济不平等是里根政府的一项“遗产”。据美国众院筹款委员会说,从1978年到1987年,美国家庭中最穷的1/5中,有8%变得更穷,而最富的1/5中有13%变得更富。目前美国干体力活的人的收入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处于196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相反,在收入最高的人中,9年来实际增加了21%。
美国工会组织认为,工会传统作用的减弱加剧了贫富悬殊。1960年美国大公司老板挣的钱为普通工人的41倍,1988年,这种差距扩大为93倍。工会在劳资谈判中不能有效地维护工人利益,助长了老板遏制工人增加工资的要求。
美国经济界认为,世界经济的竞争趋势,推动着美国企业结构发生变化,即大公司常常把生产基地转到劳动工资低的第三世界,从而给美国国内企业压低工资创造条件,又减少美国工人的就业机会。
此外,竞争还推动美国产业界重视依靠分析技能、研究设计技能和经营管理技能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这使掌握这些技能、受过较高教育的人的收入得到较大提高;相反,制造业、服务业工人的收入相对地下降。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赖克指出,这一切的影响集中起来就是受教育多的美国人同受教育少的人之间收入差别拉大。
美国社会学家认为,里根政府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政策增加了穷人的困难。仅在1981—1982年度,社会福利开支就减少350美元,大批穷人失去了领食品券的机会,穷人原来享受的医疗保健补助被削减,这种对穷人的打击,也是扩大贫富悬殊的重要因素。
贫困儿童的问题更加广泛而突出,贫困儿童是美国社会制度下特有的概念,指的就是在低收入和无收入家庭中的儿童。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贝恩和埃尔伍德的调查表明,全美有20%的儿童生活在官方的贫困线以下。1987年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儿童中,有30%居住在农村,28%居住在近郊区,9%居住在城市少数民族聚居区。
贫困儿童增多的原因在于:单亲家庭的数量增加,双亲家庭的收入下降和贫困家庭率上升。
(附图片)
最近,近10万美国群众在华盛顿举行“立即给我住房”的游行和集会,要求政府解决日趋严重的“无家可归者”问题和低收入者住房短缺危机。 新华社记者 韩居策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