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火红的晚霞——几位老英雄的新业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1-06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火红的晚霞
——几位老英雄的新业绩
新华社记者 赵苏
在庆祝建国40周年的日子里,我想起出席1950年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的英雄们。这些为创建人民共和国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英雄,现在工作生活怎样?这里报告几位。
宋双来——艰苦创军校
石家庄陆军学院已经是闻名世界的军校了。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其主要创建人宋双来政委,从未办过军校。
宋双来是一位能攻善守、勇敢机智的战斗英雄。新中国成立后,他从一名基层指挥员逐步走上师、军领导岗位,长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他受命组建石家庄陆军学院。院址是一片荒山。宋双来和老院长袁捷、李来柱一起,带领教职员工苦战3年,硬是建起一座“军校城”。
建校难,创出一条适应新时期部队建设需要的办学新路子更难。为探索政治课教学的新路,宋双来撰写了《连队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从一名青年学生到一名合格军人的转变》等论文,主持编写了《军事教育心理学研究》等著作,对改进学院的教学和部队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在,石家庄陆军学院已成为“青年军官的摇篮”。10年来,共为部队培养输送了近二万名合格的初级指挥员。他们的经验得到中央军委领导同志和国家教委的高度评价。
1988年10月,宋双来光荣地被授予中将军衔。去年底,他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政治委员。这位63岁的老英雄,壮心不已,志在开创新的业绩。
郅顺义——余热洒家乡
郅顺义1981年离休前是沈阳军区炮兵某师副政委。按说,他为革命南征北战,鞍马劳顿几十年,该享几天清福了。可他不!他把离休看成是“转移阵地”。离休后,他把主要精力用在传播革命传统上,先后担任了20多所学校的名誉校长和校外辅导员。
1987年春天,郅顺义回到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小河村。白天他时而在地头与农民谈心,时而登上睡虎山远眺;晚上坐在土炕上,和大家共商致富大计。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回故乡了。第一次回乡,他给乡亲们带来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他走村串户,访问了50多个专业户、重点户和困难户,召开干部和村民座谈会。他利用赶集和村里演电影的机会,向群众宣讲中央一号文件,把党的农村政策送到乡亲们的心坎上。
第二次回乡时,老英雄给乡亲们带来579只良种鸡和上百册农村科普读物。这次他重点帮助乡亲们解决缺乏科学知识、想富不会富的问题。在他的帮助下,一个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有18名专业户参加的科普小组成立了。科普小组没有活动场所,他就献出自己在家乡唯一的财产——一间半瓦房。
乡亲们按照老英雄教的办法,一手抓造林,一手抓养殖,生产形势出现了全面发展的好势头。目前,小河村的山山岭岭都栽上杏树、山楂、梨树和落叶松;大牲畜增加100多头,猪、鸡、兔也有了很大发展。乡亲们高兴地说:“老英雄三次回乡,给家乡带来三份厚礼。小河村的经济,三年迈了三大步!”
高如意——执意当农民
1949年4月22日,新华社播发了毛主席亲自写的一条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当时从安庆段第一船进抵南岸,掩护大部队胜利渡江的,正是高如意和他率领的战斗班。事后,全班荣记集体一等功,高如意被评为特等战斗英雄。
朝鲜停战后,高如意是著名的“红九连”的代理连长。高如意想,自己毕竟是快40的人了,又没有文化,继续留在部队对建设现代化国防不利,从革命事业考虑,还是走为好。他谢绝了领导的再三挽留,毅然回到了故乡——河北省行唐县,当了搬运工会的干部。1963年,索性回乡务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高如意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但和村里那些比较富裕的人家比,他家还差得远。我们环顾了一下老英雄的家,四壁空空,没一件像样的东西。炕上的几床家织布被褥,补钉摞补钉。锅台上的瓦盆里,盛着几块玉米面菜饼子和半张烙饼。别人常为老英雄的生活境况抱不平,可他说:“没有党的培养,没有人民的支援,我也当不了英雄。再说,政府每月都发给我优抚金,我怎么好再麻烦他们呢?”
当我访问高如意的时候,老英雄向我展开一本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纪念刊”和一个有周恩来、肖华、傅钟等党和军队领导人亲笔签名的笔记本。他一面翻看,一面对我说:“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党的教导,不能忘记革命的传统,不能忘记牺牲的烈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