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他们把电影送到千家万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1-07
第4版(综合)
专栏:

他们把电影送到千家万户
本报记者 袁晞
在明星荟萃的电影界,放映员是最不起眼的职业,可是如果没有他们把电影放映给千万观众,巨片怎能轰动,明星何以成名?
在全国电影发行放映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经验交流会上,我结识了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放映员,听到他们用平凡话语叙述的一些日常生活。
福建省平潭县东庠电影队队长高诚官:
我们东庠岛是一个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人口只有9000多人的小海岛。岛上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我们三个人组成的电影队,1974年以来一直奔波在这个散落着7个自然村的小岛上。
近年来由于海峡两岸民间贸易悄然兴起,东庠岛的商品经济非常活跃,很多人已腰缠万贯,而我们由于坚持放电影,收入微薄。不怕大家见笑,我这套西服是来京前借的。我们的一些发了财的亲友劝我们“另立门户”,并答应提供方便,我们回答:干了15年了,扔掉怪可惜的,我们都是党员,不能让电影事业在岛上荒废。
每到渔汛旺季,渔民晚上9点才归岛,我们只得晚上10点以后放电影,我们都成了夜猫子。
这几年岛上渔民钱多了,要花大钱办喜事,我们主动上门,动员乡亲改大操大办为包场电影请亲友,既热闹又节省,放映前还用幻灯打字幕:“某某同志喜结良缘,放电影请亲友,祝新郎新娘相亲相爱,同心协力劳动致富。”大家都拍手叫好,这一些作法渐成风气,促进了渔村精神文明建设。
四川煤田地质公司135队放映技师晏长辉:
我从煤矿学校毕业到地质队后,看到地质队员文化生活贫乏,1972年改行放电影,现在承担我们全队12个点的放映任务,每个月都要把这分布在9个县(区)的12个点跑一遍,总有25天不在家过。儿子出生了,我半个月后才见到。
地质队的驻地多在山区,有电视也收不到,大家都盼着看电影,我白天赶路夜里放电影,从这个点转到那个点有时要步行六七个小时,还要自己背机器、幕杆。放电影17年,我步行了1万多公里路。
我们的机器不比大城市电影院安好不动,而是要露天放,要带着翻山越岭,我按月维修保养三套设备,1957年以来使用的长江54型放映机,至今完好无损,连每个机箱角都没坏,这17年间场场优质,点点安全。
幕布是我们放映员的脸面,我的两块幕布每月都自己刷洗,用到旧还是洁白的。
青海省都兰县香日德镇放映员赵克卿:
我1957年从河南老家来到青海,1974年自愿到香日德组建电影放映队。这个乡面积1.3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年均气温摄氏2.7°,近两万人口,居住分散。全乡15个放映点,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最少要用半天功夫,最远的要走两天。
我们乡蒙古、藏等少数民族占30%以上,我除组织放映民语译制片外,还插话解说,帮助农牧民看懂电影。
自从有了电影队,许多农牧民平生第一次看上电影,摸着银幕不愿离去,问我电影的奥秘。每当电影放完后,牧民们争先恐后将我往自家帐篷拉,献上哈达,倒上奶茶,敬上美酒,这时我心里热乎乎、乐滋滋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