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一对拥军模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1-10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一对拥军模范
景凤启 张永敏
在安徽省亳州市,人们传颂着蔡淑敏和他的丈夫徐杨善拥军优属的模范事迹。
居住在纯化街的徐蔡夫妇,家中有一本记载着这条街56户军烈属、五保户的工作、生活情况、诞生日及他们子女所在部队的地址的花名册,这是夫妇俩为做好优属工作,配合部队搞好思想教育建立的。
——平时哪位军属、五保户的煤快烧完了,米面该买了,两口子都心中有数,总是提前安排,亲自送上门。
——谁的孩子想家了,蔡淑敏都及时写信报告家乡的情况,勉励其安心服役。近三年来,她先后被亳州籍的280多名战士所在部队的政治机关、连队聘请为家庭教育辅导员,写信千余封。
——哪位老人生日到了,夫妇俩总是备上礼物亲自登门祝贺;老人的衣服脏了破了,蔡淑敏都及时替他们洗好补好。
——像是家庭幼儿园,蔡淑敏在退休几年间,先后为居住在本街道及附近两个街道的6名年轻军人妻子义务当起了保育员,从而解除了她们的后顾之忧。
纯化街的居民们从徐杨善夫妇炽热的深情中,深深感到参军光荣,当军属更光荣。
蔡淑敏和徐杨善一共抚养了4个孤儿,还陆续送3个儿子到陆海空军服役,当地群众都风趣地称他们“三军司令”。
1984年,徐杨善上北京开会回来,仍激动不已。他对妻子说:要亲自做些鞋垫,寄到老山前线去。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第二年的春天,他病倒了——致命的肝癌。
一连几个月,他躺在病榻上,同妻子的话题也大多是鞋垫。
临终前,他已好几天不吃不喝,嘴上起满了透明的水泡。他拉住妻子,声音微弱,断断续续重复着:“……要对得起光荣称号,不辜负党的关怀,鞋垫一定要寄去……”蔡淑敏含泪点了点头。
1985年12月20日,无情的病魔夺去了徐杨善年仅半百的生命……
料理完丈夫的后事,强忍着失去亲人的痛苦,蔡淑敏在实现着丈夫的嘱咐。她把丈夫生前备的布料和人们送的挽帐搬了出来,对照儿子的军用鞋,剪成四种型号。
那些日子,她拖着虚弱的病体,顶着结冰的严寒,早起晚睡,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织着。邻近的青年学生和年近花甲的老人,也感动得前来帮忙。
仅在老徐去逝后的一个月,整整300双鞋垫做成了。蔡淑敏又特意来到地处闹市区的“木兰商店”买了10条亳州烟和10斤酥糖一同寄了出去,实现了丈夫的遗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