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科教兴昌”经济发展——京郊昌平县采访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1-15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科教兴昌”经济发展
——京郊昌平县采访纪实
冯长水
“科教兴昌。”
——昌平县40万人,人人知道这个口号。
标语、文件、广播、电视,昌平县的新闻媒介为此大造舆论。
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0.4亿元,人均收入1232元。
本文将回答昌平县的进一步发展靠什么。科学技术 点石成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了农民们一个勤劳致富的好政策。昌平农民正是靠着这个好政策,拿起了科学技术这把金钥匙。
张显川——这个昌平县的高级农艺师多年鲜为人知,1980年后却声名大振。他同本县八仙庄村签订了梨树管理栽培技术服务合同。头年订合同,第二年,该大队梨的产量翻一番,从32万斤增加到64万斤,第三年竟达到94万斤。八仙庄的梨,个大、味醇、香甜、可口,用来招待外宾,外宾吃后连说“OK”。
县畜牧饲养技术服务公司提供、推广“雌雄鸡早期鉴别”新技术,仅此一项,就使全县养鸡业年增加收入500多万元。
1983年,全县推广了“花生地膜覆盖”等重要科技成果44项,使全县粮食增产7180万斤,果品增产380万斤,花生增产37万斤,畜牧饲养业增加产值1300多万元。
科学技术 备受重视
昌平兴起了科学热,县属工业企业自1979年下半年开始了企业改革挖潜,短短两三年,共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产品更新项目48个,有59种新产品问世,其中保温瓶制作新工艺推广到苏联,在外向型经济中打出“地盘”。全县累计增加工业产值9643万多元。
乡镇企业求贤若渴,从县外引进各类高中级人才已逾3000人。各种身怀绝技的能人、“星期日工程师”纷至沓来。
县委、县政府不失时机地为科技热升温,先后制定了横向联合的20条优惠政策、吸引科技人才的6条规定,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和吸引人才洽谈会。
科技热方兴未艾,目前全县已有70余家企业建立了科研机构和实验基地,成立了近200个各类研究会、60余个科研生产联合体,全县30个乡镇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队伍日益壮大,科研机构形成网络,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
在此基础上,“科教兴昌”战略规划提出了“一三五工程”。即在本县选定一个高技术开发区、三个科技密集乡和50个科技重点村,作为示范基地。
以此为标志,昌平县在前几年实施国家科委提出的“星火计划”的基础上,把科学技术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一个实施国家教委“燎原计划”的新设想也已出台,县领导的目光从引进人才转移到培养本县乡土人才的方向上来。
三教统筹 培育人才
科技点石成金无可怀疑,千百名中高级科技人才可以起指导作用。但是,真正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必须努力提高全县14万劳动力大军的文化科学素质。
农村需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下面这个故事对人们会有所启迪:
王文玉老汉快60岁了,是昌平上苑乡下苑村的农民。
1984年搞承包那会儿,王老汉也乐颠颠地包下了村里50亩桃园,指望借此“发”起来。
谁知种了大半辈子地,却不懂得侍弄果树,桃儿结得又瘪又小。秋后一算帐,“从姥姥家赔到舅舅家去了。”一气之下,不包了。
恰在此时,乡里办的职业高中班的毕业生来推广农林实用技术。“秀才”们给王老汉“支”了几招儿,来年桃园里果然是叶绿、花红、果香。
这一年,王老汉收入4000元;
再一年,王老汉收入6000元;
第三年,王老汉收入近万元。
王文玉老汉彻底服了气。他逢人便讲“没有职业班学生指点,桃树早当柴烧了!”听说乡里扩建学堂办职业班,他赶紧掏出500元送去,“掏钱办学堂,培养技术员”。
与此同期,昌平农村职业学校蔬菜专业班毕业生刘民被城关乡南郝庄村“抢”去,果林班毕业生190多人被南口农场“包”下,畜牧专业毕业生当上了乡畜牧指导员,段德斌成为上苑乡农林牧公司经理。
十年磨一剑!短短九年,昌平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一枝红杏出墙:
——2000名职高毕业生走上全县各个岗位;
——在校生可达3000人,开设与三大产业相对应的近30个专业;
——初中毕业生升入职高、中专、中技与升入普通高中的人数比例已达2∶1。
农家娃成为建设新昌平的主力。
兴办学校 着眼未来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需要有良好的中小学基础教育。
在横贯昌平县的京密引水渠南岸,上苑乡东新城村旁,绿树掩映中有一排排红墙红瓦。
这是一片新建的占地200亩的文化区。
文化区的重点是中、小、幼基础教育,也包括了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学校。
文化教育意识渗透到被旧时代称为“斗大的字不识半升”的农民脑海之中。“过去修坟修庙,如今兴建学校。”
昌平30个乡镇近几年乡乡建学校,总投资达3000多万元,新建校舍面积13万多平方米。全县中小学有70余所得到新建、迁建或改建。
昌平县的成人教育事业也有了较快发展,建立了46个成人文化技术培训中心,接受培训的每年达1.5万人。全县的文盲率从1980年的8.5%降低到1988年的2.4%。
昌平县14万劳动大军走出了文化素质低的峡谷。
人们有理由相信,“科教兴昌”的口号在昌平人的努力下,一定会早日实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