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段邵村的人们笑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1-15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段邵村的人们笑了
訾红旗 白书庄
代代文盲代代穷
段邵村位于河南安阳市城西约十公里处。多少年来,生活的贫困和文化水平的低下,使本来鲜为人知的小村庄反倒有了名。老年人都还记得:解放前,一个哑巴手持纸条在段邵村问路,纸条上写着“段邵村”,可全村男女老幼竟无一人认识的。
解放后,村里也办了学校,五个年级挤在一个教室里,轮流听课。整整30年,全村没出过一个高中生;屈指可数的几个初中生,临近毕业还不知两个1/2相加的和是多少。
教育的落后使村里尽是文盲。就是几个村干部,也是斗大的字识不了一升。就这样,全村人死守在土地上,刨地修脚赶大车,一年忙到头,还得吃国家的救济粮。直到1977年,段邵村人均年收入还不足200元。
兴办学校挖穷根
“我就不信,咱段邵村这个穷样子改变不了!”1978年初,靠边站了10年的女支书王富荣被村民们推举为村长。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全村老少商讨如何创办学校。她深有感触地说:“咱村因为没文化,埋没了老少几辈人。从现在起,再也不能让咱的娃儿们一个个跟咱一样,只会拾粪赶大车了!”她带头把自己积攒多年的800元钱捐作建校资金。村干部段国顺、段升平、赵宗莲3人,也慷慨解囊,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积蓄。他们的行动深深打动了乡亲们的心。有的村民说:“为了孩子能念上书,卖了家产也值得。”仅仅半个月,全村共筹措资金13.5万元,初步改善了段邵村的教学条件。
1985年,由于村办工厂经营效益好,有人提出从中拿出一部分款项用来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王富荣坚决不同意,硬是从中提出28万元,在村东南择地6亩,建起了一座建筑面积1214.4平方米、可容纳500名学生的两层教学楼,并购买了全套教学用具。从此,段邵村创办的兴华初级中学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
为了给孩子们请到“好先生”,几年来,他们4人踏破铁鞋,费尽心机。夜里11点,听说安阳县一中徐守古老师离休在家休养,段国顺、段升平就冒雨赶到几十里外的高穴村。看到二人像从泥窝窝里钻出来的样子,徐老师深深地感动了,第二天一早就来到段邵村学校。
在王富荣几人的眼里,“老师”就像全村人的夜明珠,各方面都给予关心和照顾。村里为老师盖了家属院,配制了书架、写字台、床等生活用品。平日老师们思想上有什么问题,生活上有哪些困难,兼职校长赵宗莲心里都有一本帐。前年,英语老师秦金萍因家在外地,常常牵挂,赵宗莲得知后便立即派人把他的家搬来,并为其家属在村办工厂安排了合适工作。
段邵村变了
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是丰硕的果实。目前,兴华初级中学已拥有小学、初中共11个班400名学生和24名教师。在近几年安阳市统考中,这个学校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现在,已毕业的两届70余名学生中,除被各类中专、重点高中和职业高中录取的40人外,其余的已成为村办工厂的骨干力量和致富能手。
教育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振兴。1988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685元。看到这喜人景象,4个带头办学的老人笑了,村民们笑了。他们感慨万千:“以前为啥就没想到要办好学校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