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医院里耐人寻味的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1-18
第6版(读者来信)
专栏:毖后录

医院里耐人寻味的变化
我省房县人民医院,最近对1985年8月至1989年8月接诊山区的病人32万多人次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变化。
“富贵病”多了
这个医院接诊的病人,以往患肠道寄生虫,胆道蛔虫等感染性疾病的多,机械性肠梗阻的多,患地方性疾病的多。据1976年统计,由于缺碘,2000多名“粗脖子”到院就诊;由于农家灶无烟囱,烧柴草满屋烟熏,5600多人次到医院就诊过“烂眼皮”;不少农村老人、小孩因以苕叶当粮,到院看过急性肠胃方面的疾病。现在,这些主要由卫生保健条件差,缺乏营养,劳动强度大所致的疾病大大减少了。可患冠心病、高血压、结石症等的多了。这类病过去有,患者也是城镇上的老人,而现在中青年、农村中同样有。
外科急诊过去多是因修水利、公路,不幸断指折骨,破皮伤肉的;现在多是因车祸、上下楼梯摔伤而来的。
过去与现在患肝病的都多:以前患者多是肝脏养料承受不了体力所耗;现在多是乱吃乱喝,互相传染而患肝炎、酒精中毒性肝硬化、肝大。
要求高了
现在到医院看病的人,除急诊外,一般都要挑名医生、老医生、专科医生或找熟人关系看病。人穷命贱,人富命贵。现在病人“口味刁”、“要求高了”!一个姓王的居民,患重感冒,她不仅要求透视胸部、化验血液,还非要检查粪便、做心电图……不少病人,你给他开了几分钱一粒的药,他觉得你看不起人,或是打发他,硬要你开价钱贵一点的药或点名要进口药。从住院病人看,过去90%以上是享受公费(合作)医疗的;现在85%左右是自费或半自费,而且要求住小病房的多。
条件好了
过去送病人看病,多是用简单担架,或人背、牛驮、人搀扶。1977年有一例患急性肠梗阻的病人,由担架抬走20多公里的山路,到医院时,被抬的人“肠子抖顺,肚子不痛了”,而抬担架的一个人却得了急性肠梗阻。现在病人来医院,不是坐汽车、拖拉机,就是坐摩托车、自行车或板车。
观念变了
过去过年过节,病人一般是不住院的,认为“不吉利”。1979年前的4年中,有两年春节全院无一患者住院。近几年人们观念不同了。仅1989年春节期间,全院就有190多个病人是在病房里度过的。
慰问品变了
前些年,住院病人的亲戚、朋友来看望时,一般带的慰问品是:几公斤细粮——大米、面条,或油条、馒头、包子等,最好的算是蛋糕、鸡蛋。还有送来一捆柴禾的。现在一般来看望病人带的是水果或水果罐头、麦乳精、人参蜂王浆等新鲜可口、营养丰富的慰问品。7月22日,住内科215病室的一个女青年患者,还接到两把鲜花,她和同室的人都喜得不亦乐乎!诊病难了
以前,一见来人,浮肿、“黄皮寡瘦”就知道是病者;一检查、化验,基本上就能诊断。而今许多就诊者,一眼难定有病没病;靠过去一般化的医疗器械检查、化验也难当即诊断。“现代化”的疾病还需现化代的设备来确诊。但医院又缺资金。以往治疗一般炎症,以青霉素肌肉注射即可;如今,多数要用静脉滴注。某局一位肝炎患者,医生劝他不要在外面小吃摊上就餐、不要请吃请喝,他就是不忌这些。有的独生子女偏食,营养不良,但家长“心痛”子女,把医生的劝告丢到脑后,吃什么仍由“小皇帝”我行我素。一位老医生说:“医生开再好再有效的药,恐怕也难治好这些人的病啊!”还有不少来看病的,怎么检查、化验,身上的“机器”都正常。可他就是不信。看来,光开点药还不行,还要学点心理学,做开导、安慰性的“治疗”。
“如今给人看病比过去难多了!”这是基层医务人员共同的看法。
湖北日报 熊瑞陇 吴发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