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瞩目大草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1-19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我国草原面积为耕地面积的3倍,但草原牧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1.3%。农业部副部长刘江在近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增强我国农业生产的后劲,不仅应进一步做好15亿亩耕地的文章,也应该——
瞩目大草原
● 本报记者 陈健 ●
牧区经济正处于解放以来的第二个发展高峰。当前牧业的突出矛盾是草原退化严重和开发不足并存
记者:最近我到牧区采访,听到一些很矛盾的说法。一方面,普遍认为草原退化严重,兰州草原生态所的一批专家甚至提出:现在已很难找到一块未被破坏的草原;另一方面,几乎又都认为草原开发潜力很大,提高草原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大有可为。对这个矛盾到底应怎么看呢?
刘江:跑了一些牧区后,我也有同感:草原退化沙化严重和草原开发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是我国草原一个现实的矛盾。这涉及到对我国草原牧业发展的总体认识。
我国草原牧业,从1985年起,进入了解放以来的第二次发展高峰。从我最近去的内蒙古、甘肃看,1985年到1988年,牲畜头数分别增长了88.8%和114.5%。连牧民人均收入最低的青海,都达到了600元。与1960—1965年的第一次发展高峰相比,这次发展高峰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草原法”的颁布和“牧区工作会议”的召开,明确了草原发展的大政方针;二是草畜双承包体制的落实,为牧区微观搞活奠定了基础;三是国家对畜产品价格进行了合理调整,提高了牧业收入;四是国家开始了草地牧业的基础建设和牧区现代化综合发展试点,引导牧民科学养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草原牧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但形势又不容乐观。我国草地牧业,不论技术还是经营管理水平,都还很低。目前全国的牲畜总头数并没有比1966年增长多少,而牧区牲畜死亡数几乎与商品数相等,也就是说有相当数量的牲畜是白养了。牧区虽然地域辽阔,但现在每年提供的肉量仅相当于四川省的1/5,全国的1/20。可以说,草原牧区还远未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潜力。
但是,我国草原又的确存在超载过牧问题。目前,草场载畜量比50年代增长了1倍多,而草场产草量却普遍下降了30—50%。沙化、退化、鼠害严重的草场占1/3以上。由于长期忽视草场建设,搞掠夺式经营,我国百亩草场载畜量仅为5个羊单位,而美国是33个,新西兰为77个。
可以这样说,如果维持传统的掠夺式经营的方式,我国草原超载过牧会更加严重,前景堪忧;但与靠建设靠科技进步经营的先进国家牧业相比,我国又明显开发不足。关键是要把传统自然放牧转变为集约的建设畜牧。
要把靠天养畜转为更多的靠人养畜,就必须走科技进步的路。从自然条件上讲,我国有1/3的草原可达到美国草原的生产水平,大多数草原可达到澳大利亚的生产水平
记者:确实,各地都感到必须走建设养畜的路子,但怎样才能尽快走上良性循环的路呢?
刘江:总的还是依靠科技进步。1987年的全国牧区工作会议,曾经确定了牧区应大力抓好十大实用技术,即保护、改良草场(如围栏、飞播种草、科学灭鼠灭虫等)技术,牧草良种良繁及人工草场技术,青贮、氨化、碱化饲料等饲料加工技术,人工授精等育种改良技术,当年羔羊育肥和牛羊易地育肥技术,家畜传染病和内外寄生虫防治技术,小型高效节能的剪毛、乳品加工、打草储草等机械作业技术,羊毛除污、检测等技术,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应用技术,新型棚圈建设技术等。这些技术的普及推广,必将使我国草原生产力上一个台阶。举例讲,1987年,全国仅推广美利奴羊一项就净增羊毛132万公斤,产值3.62亿元。
现在,全国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地的面积仅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2%左右,若经过努力,把这个比例提高到50%左右,我国草原的产草量就能提高1倍。另外,我国的牧草转化率仅在1%—2%之间,而先进国家已达16%,提高这个转化率,即便不增加产草量,也可大幅度提高产肉量。还有,现在全国有2亿只羊,出栏率为38%,若将这个比例提高到完全能够做到的50%,既可大量节约饲草,又可净增26亿元左右的收入。
我国草原面积是耕地面积的3倍。长期以来,我们很看重15亿亩耕地,当然,这是必须抓紧抓好的,但对草原却过分冷淡了。现在全国每亩草地的产值仅为1元左右,有些专家算过账,若抓好科技进步,搞好综合加工,每亩地搞到10元乃至50元都是可能的。这样,牧区牧业的产值就不是现在的50亿—60亿元,而是600亿元—3000亿元。可以说,草原是我国农业后劲的一个重要源泉。国外一些草业发达的国家,农业总产值中草地牧业的产值占到25%左右,而我国目前仅占1.3%。由此可见,发展我国草地牧业是大有可为的。草原专家们的看法是:只要抓好科技进步,我国1/3的草地生产水平可赶上美国,大多数地区的草原生产力水平可赶上澳大利亚。
发展草原生产力的主力军还是牧区群众,国家要在宏观环境上下功夫。今后几十年将是草食牲畜大发展时期
记者:看来,您是把牧区放在国家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大盘子里考虑的。把草原作为搞活和增强农业后劲的一个新招。在具体工作安排上有什么考虑呢?
刘江:总的想法是,发展牧区经济的主人还是牧民。作为国家宏观农业管理的行政部门,农业部要尽可能为牧区经济尤其是畜牧业的科技进步打好基础,提供服务。这主要包括:带有全局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如牧草的原种基地建设,种畜基地建设,草原改良和牲畜改良的技术体系建设,兽医防疫体系建设,治虫灭鼠、防火、防灾基地建设,国土治理性的沙化、退化草原的建设,以及为牧业发展服务的机械、化工、原材料生产建设等。由于草畜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落实和畜产品价格的逐渐放开,牧区的微观搞活已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只要这样稳定下去,国家再在宏观条件上给予支持,牧区的发展前景肯定是相当好的。
最后要说的是,我对草原前景颇为乐观还有这么一个原因:我国的人均每天的动物蛋白摄入水平大概是7克—8克,只相当于世界平均量的1/3左右。我国的人均口粮搞到400公斤已很不容易了,要再多也很难。
那么增加肉食的出路在哪里呢?主要得靠加快科技进步,优化畜禽结构,发展节粮和草食牲畜。也就是说,大力发展草食牲畜不仅是牧区的要求,也是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今后的几十年,应当也可能是我国草食牲畜的大发展时期。让我们大家都来为之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