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齐心合力把农业搞上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1-21
第1版(要闻)
专栏:

  齐心合力把农业搞上去
  本报评论员
最近闭幕的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郑重提出:要迅速在全党全国造成一个重视农业、支援农业和发展农业的热潮,齐心合力把农业搞上去。
农业稳定,是整个国民经济稳定的基础。稳定了8亿农民,也就稳定了全局。这是多年事实证明的道理。目前我们面临的经济困难,相当部分就直接、间接与1985年以来我国农业连年徘徊密切相关。这5年,我国粮食产量始终在4000亿公斤上下浮动,没有创出新的水平;而人口却净增了六七千万,加工工业又迅猛发展。一增一停,供需矛盾必然加剧,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说农业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一个“瓶颈”。不重视这个问题,治理整顿的任务也难以顺利完成。
正是从这种实际出发,这次中央全会把发展农业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再次重申:各项经济工作要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切实加强领导,地、县领导更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棉花生产上。中央还提出,今后要把粮食、棉花和其他主要农副产品能不能搞上去,农业是否增强了后劲,作为考核省、地、市、县工作的重要标准。
对农业的重视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落实在行动中。农民群众热切期望把“口号农业”变为“投入农业”,从政策、资金、物资、科技等各方面给农业以实实在在的支持。这种要求是合理的,应当予以重视。中央和地方都要尽可能逐年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主要用于发展农用工业,增产化肥、农药、农机等,用于大型农田水利建设,用于农业科研,以改善农业发展基本条件。一些省市,挤出较多的地方机动财力用于农业,并用建立农业建设基金制度等方法多方为农业筹集资金,效果明显,应该提倡。但同时要向广大农民讲明,目前国家财力有限、财政困难,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不可能一下子增加很多,更重要的还是靠农民自己投入。要提倡艰苦奋斗精神,鼓励农民把积攒下来的钱更多地用于扩大再生产,而劳动积累更是重要的投入方式。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精耕细作、积肥用肥、选育良种等等,都离不开农民的劳动。应该看到,劳动力多,是我们的突出优势,用劳动积累替代资金投入有很大的潜力。
保持农民投入积极性长久不衰,需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政策要稳定。农民拥护党的农村政策,也担心政策变。农村改革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必须保持基本政策的稳定。因此,必须向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经常进行政策稳定的宣传教育,用稳定的政策鼓励农民放心地投入。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生产力水平,要保持稳定并不断完善。要积极建立和健全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与科技服务体系,努力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少数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农民自愿原则,提倡适度规模经营,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同时积极提倡发展集体经济,增强乡镇经济实力。但一定要稳妥,不要造成现有生产力的破坏;群众不愿意的事,不要勉强去做;条件不成熟的地方,不要硬性推行。
为了鼓励农民向土地投入,增产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国家根据需要和可能,有计划地逐步调整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明年提高棉花、油料价格的通知已经公布。各地也应本着这个精神,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合理地协调农村经济中的比较利益关系,尽可能使粮农、棉农通过增产多得实惠。
积极推广适用的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是发展农业的关键一环,也是增加农业投入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动员、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开展科技承包,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各级政府要多方创造条件,调动农业科技人员推广先进技术、广大农民采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
我们还应该重新提起各行各业都大力支援农业的口号,树立支农光荣、坑农可耻的风气。切实做好农用生产资料供应工作,对“农”字的产业,应从资金、能源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倾斜。各部门要切实地帮助农民解决困难。
去年以来,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广大农民的努力,农业正稳步升温,形势逐步好转。今年,虽然局部地区遇到严重干旱,但粮食、棉花、油料和各种经济作物,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目前,许多地方都在大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明年夺取丰收创造有利条件。这说明,只要上下真正重视,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是大有希望的。让我们在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切实行动起来,齐心合力,把农业搞上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