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困难逼出阳关道——天津市机械工业局跃出谷底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1-21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困难逼出阳关道
  ——天津市机械工业局跃出谷底的调查
  本报记者 肖荻
国庆过后,全国13城市机械系统主要经济指标月度交换资料表明:1至9月,天津机械工业局工业总产值2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04%,短线产品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46.10%,销售收入增长24.64%,实现利润增长20.82%。这几项指标,均居京、津、沪、沈4大城市之首。
机械工业局长面带微笑向记者说:“对我们局,从来没有今年这么难,可又从来没有今年这么好。”原来,到6月底,这个局预算内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38亿元,比历史最高水平的1985年增长13.25%。路,是怎样“逼”出来的呢?
近几年,一直处于买方市场的天津机械工业,曾饱尝谷底滋味。从前年起,他们埋头苦干,由局长带头,邀集一批专家扎下去,搞了8个月调查研究,把应兴应革、何去何从摸了个一清二楚,而后紧紧抓住调整产品结构这个中心环节,干了这样几件事:
首先,实行大规模企业改组,下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通过调研,他们认识到,机械行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传统的生产结构已越来越不适应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出路在于下大力调整产品结构,使拳头产品尽快形成生产规模。为此,他们在撤销行政性公司的同时,对全局346个企业进行了全面改组,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依托,组建企业集团。使名、优、特产品的配套厂,由过去松散的横向协作状态,变为紧密的纵向隶属关系。在有效的行业管理下,为发挥生产要素的综合优势创造了有利条件。迄今,这个局已有5个产品的产值和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大关。潜油电泵的覆盖率占国内市场90%以上。液压机、数控机床、柴油机、中小电机、电焊条、减速机等一批拳头产品均已具备大批量生产能力,开始走向规模经济。
其次,下大力进行技术改造。他们对4000多种产品逐一分析后,断然淘汰或压缩了一批消耗高、效益低的长线产品,腾出资金、能源、原材料,用于发展重点企业、新兴产业和短线产品。近两年来,对40种重点产品和1/3企业落实倾斜政策,进行技术改造,使依靠技术进步新增的产值,逐步达到全局总产值的1/3。新研制成功的240项新产品中,工业机器人、立式加工中心、板式换热器、耐冷媒漆线等72项产品,达到国际七十或八十年代先进水平,其余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第三,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为调整产品结构寻求广阔的销售市场。面对经济紧缩时期国内市场疲软的趋势,他们把着眼点转向国外,在继续抓好电焊条、潜水电机、低压电器元件、机床、阀门、电动机等8种传统出口产品生产的基础上,扶持一批技术密集型产品。目前,数控机床、锻压机床、叉车、中小电机、磨床等产品已陆续打入国际市场,在巩固港澳、东南亚和中东市场的同时,扩大了对苏联、东欧的出口,并着手进入北美和西欧市场。
与此同时,他们十分注意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在全局94%建制单位,职代会提案落实率达90%以上。在困难面前,党政工团一齐上。
过去,加工工业对消化原材料的涨价因素感到很吃力很苦恼。但这个局由于依靠技术进步,加速产品结构调整,名优、适销产品增加,在当前市场需求疲软情况下,不但有回旋余地,而且扭转了原材料涨价高于产成品涨价的被动局面,初步进入良性循环。倒退两三年,这是万万想不到的。
李瑞环同志年初曾这样评价:天津机械工业局几年来始终处于买方市场,可以说逼出了一条调整工业生产的路子。他们战略上藐视困难,透彻分析形势;战术上重视困难,积极进取,不急功近利,而是扎扎实实办工业。
困难,逼着他们跃出低谷,走上阳关大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