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沱牌酒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1-21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沱牌酒歌
  本报记者 罗茂城
四川省射洪县沱牌曲酒厂厂长李家顺,为沱牌酒的创优、发展,直到跻身国家名酒行列,产量雄居川酒之冠,费尽了心机。
今年38岁的李家顺,身材壮实。他先后当过采购员、县糖酒公司经理、县商业局副局长。改革的大潮,又把他推到沱牌曲酒厂厂长兼党委书记的位置,带领全厂职工,演出一曲
“沱牌酒歌”。
这家酒厂1988年与1980年相比:固定资产从35万元增加到1556.7万元;年产酒从200.9吨提高到4.28万吨;年产值从56.6万元增加到6022.8万元;扭转亏损,实现利润已达1288.6万元;上缴税金从22.6万元增加到518.6万元。
昔日声誉平平的沱牌曲酒,几年间名声大了:1980年首次荣获“四川名酒”称号。1983年和1984年荣获商业部“优质产品”证书。1985年捧回商业部颁发的“金爵奖”。去年9月,在香港第6届国际食品展览会上,荣获国际金瓶奖。同年4月,沱牌系列酒生产新工艺在日内瓦国际博览会上荣获发明奖。现在,沱牌系列产品的覆盖面已达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个网点,深受消费者欢迎。几年来,厂长李家顺获得的荣誉称号有:遂宁市优秀党员、优秀企业家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沱牌酒厂位于射洪县涪江边上的柳树沱。这里山清水秀,气候温和,有一千多年的酿酒历史。杜甫当年路过这里品酒,曾留下“射洪春酒寒仍绿”的佳句。近代酿酒世家李吉安,吸龙池、青龙二山交汇的沱泉水,承春酒传统酿造工艺,精心酿出沱牌曲酒。解放后,李氏作坊改为国营。但由于设备简陋,几间破房,一口手摇古井,终无多大发展,酒厂年年亏损。
80年代初,年轻气盛的李家顺出任沱牌酒厂厂长后,决心大展鸿图,重振沱酒。
李家顺深入车间,对生产情况反复考查,制定了一套旨在鼓励人们多酿酒、多出好酒的
“吨酒质量工资制”,即按“出酒率、质量和消耗”来确定每吨酒的工资额。把职工收入与产酒多少特别是质量紧密联系,从而打破了
“大锅饭”分配制度。
工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如何使沱牌酒厂在四川近万家酒厂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了李家顺日夜琢磨的问题。他从市场调查中了解到,现在许多酒厂不惜工本创高档优质酒,而放弃了低档优质酒的广阔市场。他想,高档名酒成本高,酿制困难,售价偏高,销路有限;而低档酒成本低,一二元一瓶,符合广大体力劳动者的消费习惯,为什么不能在这方面多花点功夫呢?沱牌酒厂过去亏损,主要亏在放弃发展低档酒上。
有鉴于此,厂里制定了“高档创优争名,低档占领市场”的发展战略。
如何发展低档酒呢?他们通过实践发现,酿制沱牌曲酒的酒糟,尚含有12%的残留淀粉,过去往往把酒糟拿去喂猪。能否利用这酒糟进行再加工,酿造低档酒呢?李家顺和岳光荣、马继苗等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反复研究、调配,在酒糟里加上食用酒精进行串香、发酵、蒸馏,终于生产出了一种风味独特的一元多一瓶的沱牌酒。1980年生产180吨,立即行销一空,经济效益显著。此后,李家顺又与工程技术人员一道,对原配方作了技术上的调整,使低档沱牌酒质量又有提高,1985年获得四川省
“金杯奖”,并成为全厂的当家产品。在去年总产4.28万吨酒中,低档酒达3.17万吨,成为主要盈利的品种。
好水酿好酒。李家顺早就看出,沱牌酒要大发展,单靠一口手摇古井是无能为力的,必须大力开发水源。1984年,上级给该厂拨来160万元技改经费。当时又要修厂房、建库房,又要打水井,盖宿舍。李家顺当机立断,决定拨出86万元,到涪江里打一口大型水井。
消息传出,立即遭到某些人的反对。有的说李家顺好大喜功,有的说这是劳民伤财。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李家顺顶住种种压力,动员全厂职工,冒着严寒拦断涪江,令江水改道。前后花了两个多月,在涪江河床下面打了一口直径6米、深15米的水井,水井上面周围100平方米全部用钢筋水泥封闭,取名“沱泉”。水井日产5000吨,水质清澈透明,为沱牌酒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天津大学化学系教授王世昌考察以后,盛赞沱泉水质达到了矿泉水标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