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一场攻坚战——山东栖霞县大办农田水利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1-23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通讯

  一场攻坚战
  ——山东栖霞县大办农田水利纪事
  ▲牟文民 高保生▲
山东省栖霞县今年农田水利建设搞得很有声色,全县规划建设的2600多项工程,已有1900多项开工,到目前为止已完工900余项。人们说,多少年没有见这样办农田水利了。
年轻的县长于迅对记者说,这是一场攻坚战,首先是思想上的攻坚战。
“分”了,还能“统”起来吗?
俗话说:“山水响,粮食长。”可是栖霞县境内的大大小小100多条河流,有好几年听不见水响了。谁都知道,办农业没有水不行,可是一谈起水,人们就发怵:办水利不是一家一户可以搞的。过去大呼隆,靠行政命令发动群众。现在土地承包到户了,农民还听你的吗?劳力怎么组织,群众如何发动?
当初,栖霞县的同志也有这种顾虑,领导心里没底。可是一干起来,情况恰恰相反,上边一提倡,老百姓非但响应,而且还积极筹款、出劳动力。今年10月,县里召开农田水利建设会议之后,全县27万劳力,就出动了15万。有个小寨村,120户人家,搞了个蓄水5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据说因各种原因每天出勤最多时只缺4名,可见农民办水利热情之高。
这种情况,始料不及。该县搞了多年农村工作的一位老同志对此做了一些分析。他说,土地分包到户后,一说组织起来办水利,人们一呼百应,原因就在于办水利关系到农民自身的利益。顺乎民意的事,农民是听指挥的。
其实,与水关联最紧密的,还是农民。水的重要性,他们最清楚。这个县有个桃村,多年坚持办水利,3900多亩耕地基本实现保浇。别的地方粮食减产,他们那里照样丰收,亩产稳定在800公斤。谁不向往成为稳产高产之乡!亭口镇有位老残废军人,不在出工范围,但他坚决上工地。别人劝他,他说:“我也有地,需要浇水,我现在不干,将来浇水时脸上不好看呀。”
当然,组织农民办水利并不是简单地恢复过去大呼隆的做法。再搞不切实际的瞎指挥、劳民伤财又不见效益的事,农民是不同意的。对此,栖霞县委、县政府把工作做在前头。今年五六月份,他们就开始周密规划,把所有工程的规模、投入和效益向农民讲清楚。把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结合起来,办一项成功一项,见效一项。
资金投入与精神投入
栖霞地处胶东半岛,是烟台唯一不靠海的县,经济上也不很宽裕。办水利,遇到的一大难题,就是钱,钱从哪里来?
于迅说,有没有钱,有一个思想认识问题,看你是否真正重视了水利建设。向农业倾斜,当务之急是向水利倾斜。认识到这一点,没有钱可以挤出钱来。作为县级领导,如果单纯着眼于政绩,热衷于盖个高楼大厦什么的,或者为了短期利益,只着眼于发展些乡镇企业,办水利就很难有钱了。
栖霞年财政收入3000多万元,光办公费和工资就占去大部分。首先从办公费中挤,一下就挤出50万元,平均每人缩减办公开支50元。今年县财政共拿出200万元投入水利,又贴息贷款560万元,县里各行各业又支援70多万元。
栖霞今年上马2000多项工程,县里拿出这点钱来,只能保一下重点工程,更多的投入,还得靠广大群众。县里靠搞好服务调动农民投资积极性。对水利工程,县电力局无偿供电,邮电局无偿安装电话,机械部门积极提供设备。钢材、木材、水泥、炸药等材料紧缺,就到外地组织货源。官道乡有一大片坡耕地,适宜搞小机井。乡里组织三五户协作打井,县里帮助解决了50吨平价钢材,几百眼井就打成了。
栖霞人办水利,重在精神投入。他们说,六七十年代我们搞了许多水利设施,那时钱更缺,条件更差,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今天我们要恢复和发扬这种精神。
县里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承包工程,为群众做出样子。各级干部身先士卒,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县委决定,县级领导今冬每人到水利建设第一线劳动20天。在宏大的建设大军中,还包括上万名县直机关干部。
不凑凑合合,要扎扎实实
谈起水的危机,于迅县长列举一连串的事实。这几年,干旱、缺水问题日益突出。过去全县年降水750毫米以上,这几年平均降雨400多毫米。今年更成问题,只有300多毫米,受旱面积88万多亩,其中25万亩粮食和经济作物绝产。不仅如此,大部分水果加工企业因缺水停产,对市场物价、人民心理和社会治安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能不能靠修修补补、凑凑合合解决问题呢?于迅用坚定的口气说,不行。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用水的范围和需要量比过去大多了;不仅粮食需要水,还有几十万亩蔬菜、经济作物和林果也需要水,乡镇企业需要水。过去留下的水利设施不断老化,靠修修补补只能解决局部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的问题。
栖霞县的做法是,拦住河里水,挖出地下水,减少浇地渗漏水。尽快实现粮田灌溉化,果园喷灌化,渠道浆砌化。为此,全县今明两年,规划投资3566万元,投工620万个,搬土石方1149万立方米。
除了工程措施,这个县还提出立体办水利,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今年全县封山45万亩,并层层签订绿化责任状。
栖霞人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着栖霞的自然面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