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用优惠政策促进交通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1-23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用优惠政策促进交通建设
  贵州省省长 王朝文
交通不便制约经济发展,我们深有体会。贵州省总面积的87%是高原、山地。在旧中国,如此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交通“难于上青天”。解放以后,贵州交通事业有了一定发展,但由于较长一段时间对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先行地位认识不足,交通运输的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工农业发展速度。以基本建设投资为例,“一五”到“五五”时期,全省工农业基建投资增长了33倍,而交通(包括邮电)只增长了1.7倍。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祖国大地。当我们回过头来审视走过的路时,才发现贵州特别是边远少数民族地方,尚未走出封闭的山区农业经济形态。贵州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居全国前5位的就有汞、磷、煤、锑、铝等15种)和其他自然资源。将资源优势转换为商品优势,是贵州发展商品经济,人民较快脱贫的一大捷径。
“不能坐在金山上讨饭吃”。经过反复论证、权衡,结合我省现实情况:铁路、民航主要靠中央安排;公路运输承担了全省客、货运输量的80%以上;山区水利资源丰富,北有乌江、赤水河通长江,南边南、北盘江、红水河可通珠江,航道经整治,将是很好的水上出省通道。因此,省“七五”交通规划重点是公路建设和内河航运开发。
具体拟订计划时,各地、县要求修路和整治航道的心情极为迫切,投资有限,本省限于财力又拿不出更多资金。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们的做法是对重点公路在计划上优先安排,制订政策予以扶持,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在公路、内河建设上,探索出了“国家适当资助,主要依靠地、县办交通”的路子。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1984至1987年,我省通过国家补助粮棉布以工代赈新、改建公路6097公里,建成桥梁404座12820延米,内河航运完成大小工程项目13个。“七五”计划实现,我省新、改建的五条重点公路建成通车,公路交通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交通发展的同时,1988年我省的工农业产值达到237.26亿元,乡镇企业有了很大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09.3元增至1988年的397.7元。实践告诉我们,经济要发展,交通应先行;贫困地区的交通要得到较快发展,国家除了在资金上支持外,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在于要多从政策上予以扶持。
与全国比较,贵州属“第三世界”。为进一步开发贵州经济,最近我们曾请了一些外商来,他们看到贵州资源丰富、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感觉很不错,但就是因为现代交通工具不发达,谈意向的多,具体落实投资的少。矿产资源开发以运定产、以运定销的被动局面还未扭转。“八五”规划,大力发展交通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只是本省经济基础薄弱,资金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我们准备采取多方集资的办法补充部分,准备再从政策方面作些补充完善和制定些新的政策,用优惠政策促进交通建设。但有的问题不是省里可以决定的,如养路费用于本省公路养护已是捉襟见肘,再从中提取能源交通建设基金和国家预算调节基金,使已经不足的养路费用缺口更大,可否考虑免征“两基金”?希望国家继续采取补助的政策,帮助边远少数民族发展交通。这样,将更有利于贫困地区改变落后的交通条件,有利于贯彻小平同志“要加强基础工业,多搞点铁路、公路、航运,能办很多事情”的指示和落实国务院新制定的产业倾斜政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