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百千万”领头雁——记河北省衡水地区的共产党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1-24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百千万”领头雁
  ——记河北省衡水地区的共产党员
  新华社记者 侯志义 新华社通讯员 杨新成
河北省衡水地区不久前发动100多万群众评议党员,21万党员评议基层党组织,结果评出680多个先进党支部和基层党委,1100多个模范基层党委书记和党支部书记,10100多个优秀党员。群众亲切地称他们为“百千万”领头雁。其实,“百千万”还是一个大大浓缩了的数字,还有许多好党员、好支书因为受评选比例和名额的限制,而没有上光荣榜。
“百千万”领头雁究竟带了什么头?饶阳县常安村72岁的老党员,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宋欣茹回答说:“领飞就要不迷向,带头拉车就要不离辙。这个‘向’就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辙’就是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衡水地区是一个革命老区,在战争年代入党的老党员还有三四万人,在这次评选出的领头雁中,他们就占10%以上。群众把这批老党员称之为党的“脊梁骨”,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老坚决”。他们虽然都年事已高,但作为共和国创建的见证人,仍然在把盘掌舵中担负着传帮带的历史责任。
阜城县马庄村外有一座花木葱郁、优雅肃穆的烈士陵园,这是72岁的老党员马振生花了10年心血营造的。1943年6月的一个凌晨,马振生目睹了23名八路军战士在与日寇肉搏战中壮烈牺牲的情景,当时他流着眼泪和乡亲们一起掩埋了烈士的遗体。此后36年间,每逢清明节,他便带领全村党员前去扫墓、致哀。1979年,村子富了,年迈的马振生从党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下来,他在墓地上支起两间小屋,偕同双目失明的老伴移居到这里,伴着烈士的英灵,一直苦干了十个春秋。在6亩大的坟场上,他栽了2000多棵松柏、杨柳,植上了几百种异花奇卉,并拿出多年积攒的1000多元,为陵墓修筑了围墙。有人问他:“你成年累月在这里看坟守陵为个啥?”他回答说:“就是为了让人们知道,我们的社会主义江山是烈士的鲜血换来的,俺守在这里,讲讲他们的英雄事迹,好让活着的人不要背叛他们的遗愿,不让他们的鲜血白流。”马振生就这样把这座陵园作为他对全村党团员和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阵地。
在衡水地区,40岁至55岁的共产党员在百千万领头雁中占60%以上。群众把这批在共和国怀抱里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哺育出来的一代人,称之为
“四十而不惑”的党的中坚力量。
深县西景萌村党支部有7名委员,都是本村四五十岁的“大能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们利用改革开放的好形势和实行责任制后解放出来的大批劳动力,从一台陈旧的轧胶机起家,艰苦创业,建起一座橡胶制品厂,给集体栽下了第一棵摇钱树。他们把摇下来的小钱,勤俭积累,滚成大钱,与天津染化六厂搞联营,借用国营大厂雄厚的技术力量,兴建起一座生产有机染料的化工厂,又为集体栽下了第二棵摇钱树。1987年,他们雄心勃勃地派出76名农民承包了天津市染化七厂的二萘酚车间,仅九个月时间,就实现产值1600万元,挣回了60万元的劳务费。接着,他们把这三棵摇钱树上摇下来的450多万资金,兴建了本村的二萘酚生产流水线和一座制药厂。
正当西景萌这颗“金球”不断滚动增大的时候,有些人见钱眼红了,曾多次对党支部书记郝二民鼓动说:“现在有人主张搞私有制,全国也出现了私人百万富翁,我们也把这些摇钱树分掉算了。”郝二民正色回答说:“作为共产党员,咱不能抱集体的鸡,去下自己的蛋,更不能像过去的地主老财那样站在群众栽的摇钱树下,撑着兜去收钱。”他们坚持了企业的公有制,去年村办企业的固定资产达到了700多万元,产值1800万元,自有资金600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千万富翁”。全村300多户现在都住进了明亮的大瓦房,过上了富裕的小康生活,而党支部7名成员因为每月只领15元的误工补贴,收入都比一般群众少。支部书记郝二民家至今仍住着过去的3间旧房,除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外,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群众说
“我们村里的支部成员都是姓‘共’为公的活财神,他们富了百姓,清苦了自己。”
在“四十而不惑”的领头雁中,有不少是同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党员,他们长期扎根基层,在与工农相结合的社会实践中,从国情和人民需要出发,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安平县石干卫生院长刘礼振,当他1962年从河北中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这个乡卫生院时,发现这个卫生院只不过是一个人称“三三”的诊疗所,即:三名土医生,三间借住的土坯房和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三件医疗器械。如今已发展成有18名医生,12个科室,28张病床,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固定资产达500多万元的现代化医院。在长达27年为乡亲们行医治病和苦心经营中,他看到缺医少药的农村特别需要他,一次又一次打消了调回天津与爱人团聚的念头,动员爱人和孩子来农村安了家。后来县里又调他到县医院担任副院长。消息传出后,石干乡100多名群众跑到县政府递交了留他在本乡工作的“请愿书”。一位老农找到卫生院噙着泪花,拉着他的手深情地说:“老刘,你不能走,我们离不开你呀。”他又一次被乡亲们的情谊感动了,辞去了县副院长的职务。和他一起毕业的同学,有的在大城市医院当了教授、副教授,见面时说:
“你堂堂的本科毕业生,为什么非在农村,利用大医院的优越条件,可以更好地实现你的自我价值”。他笑了笑说:“学医是为了看病,我在农村为千千万万农民消了灾,治了病,我的价值已经实现了;至于高官厚禄,学位头衔,都不是我追求的东西。”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