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越过日本海峡的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1-24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民族团结进步征文

  越过日本海峡的爱
  张清渝
在云南省南部山区弥勒县钟山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住着一位不属于当地任何民族的老大妈,她的名字叫五十岚美惠子。
五十岚美惠子原是日本人。1943年春天,16岁的美惠子随父母从日本新澙县三岛郡片贝町老家来到中国东北的佳木斯。在一次空袭中,美惠子在混乱中与父母失散了。后来,一位好心肠的中国医生收留了她,将她介绍到国民党三十六兵站医院当了一名护士。
1946年,佳木斯解放了,人民政府收容了她,还发给她一张日侨居留证。不久,美惠子与一位名叫张联昌的同事结了婚。1947年夏天,五十岚美惠子随同丈夫回云南老家弥勒,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丈夫丧生,自己也受了重伤。张联昌的弟弟张联辉接到电报后,赶到昆明处理了后事。五十岚美惠子随小叔回到丈夫家。婆婆是位善良的农村妇女,很体贴这个不幸的日本媳妇。
美惠子就这样在中国的一个山村里住下来了。生活是艰苦的,她和大家一样脚穿草鞋登山打柴,一天下来,皮破脚肿。小叔见她这样吃苦,很过意不去,腰里常别一双软布鞋,出了家门就塞给她。美惠子对小叔的情意非常感激,慢慢地两人便产生了爱情,1952年他俩结了婚。美惠子看到山民治病难,就努力学医,两口子当了民间医生,给山里的彝族、苗族、傣族、壮族和汉族群众治病。
一个日本女人,经历了一段奇特的生活道路,在中国西南这个偏僻的山村有了归宿。她有钟情的丈夫,有心爱的女儿,有和村里各民族群众融洽的感情。她感到生活得很安宁、幸福。然而,不久,在华的日籍人大量遣返,县及专署的公安局也多次来动员她回日本去。美惠子虽然始终回答说:“不去日本,要留中国,”但是她的心情却再也无法平静了。她和丈夫商量,写了一份申请报告,直接寄给公安部,呈报国务院,恳请加入了中国籍。当她看到那张有周总理的亲笔署名的中国国籍证书时,悬着的一颗心才落了地。从此,她改叫中国名字伍惠珍。
1982年5月,50多岁的五十岚美惠子,带着她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小外孙到日本探亲。她从上海搭乘中日航空公司的班机,越过茫茫大海,飞抵东京。
回到阔别四十多年的故土,美惠子对眼前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她的名字已经刻在新澙神社前面的阵亡兵士的石碑上。现在突然归来,父母、亲人那狂喜之情真是难以描述。
美惠子在亲人们热情照应下,生活得十分舒适。按理,美惠子该心满意足了。细心的妈妈看出她的心思,劝女儿不要回中国了。美惠子说:“中国那个小山村有我的家、我的丈夫、我的儿孙,还有保护过我的乡亲,有我喝水的井,我一定要回去!”
1983年9月6日,美惠子终于领着女儿和外孙,同父母弟妹依依话别,离开东京,又回到了她魂牵梦绕的钟山村。外交部批准她的探亲期限是五年,美惠子只住了一年。
1984年7月,伍惠珍被选为弥勒县首届政协委员;县人民政府授予她民间医生称号,颁发了证书。老伴张联辉也光荣地出席了红河州卫生局的表彰大会。
国家民委与本报联合举办的《民族团结进步》征文,到今天结束。感谢广大作者、读者和有关部门的热情支持。不久本报将公布获奖者名单。
——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