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职责,在他心中——记河北省藁城镇党委书记梁玉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1-27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职责,在他心中
——记河北省藁城镇党委书记梁玉山
高文华 梅建平
9月下旬,河北省藁城市藁城镇党委书记梁玉山,作为受党中央表彰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代表之一,从中南海怀仁堂捧回了绸面嵌金字的大红奖励证书。
有人说,梁玉山上任五年始终坚持抓党的建设,是有先见之明;也有人说,他是“瞎猫碰上死老鼠碰对了”。梁玉山认为:“我只是履行了一个党委书记应该履行的职责”。
寻找不该失落的东西
1985年,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干部把精力都扑在找项目、务工、经商上面,农村基层党组织形同虚设,藁城镇部分农村出现了征购不交、提留不拿、超计划生育、宅基地乱占、上访告状不断的混乱现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梁玉山调任藁城镇党委书记,焦急、忧虑、不安压得他多少个深夜难以入眠。
我们的党组织在干什么?我们的党员在干什么?他骑上自行车走村串户,去寻找那些不该失落的东西。
经过十几天调查,症结找到了:35个农村党支部,竟有不少支部未起作用,17个支部的干部只拿俸禄不管事,5个支部集体提出辞职;还有一些党员干部见利忘义以权谋私,侵占集体和群众利益;全镇有半数以上的党员不能发挥作用,29%的党员、干部有以权谋私、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等违法乱纪的行为。
梁玉山震惊了:看来责任田到了户,并不是用不着党支部,而是更需要党支部。作为党委书记,职责就是站在统揽全局的高度,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根本。
在他的带领下,党委一班人逐步由抓具体经济项目转到抓经济发展战略上来,由包办代替政府工作转到以主要精力抓党建上来。
五年来,镇党委共召开党委会74次,其中研究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会议就有61次。
无规矩不成方圆
1986年5月,农村整党刚刚结束,孟村群众检举反映村干部有借发展集体企业之名,侵吞集体财产的行为,经调查属实。该村7名支委中有5名共挪用挥霍公款32000元。
梁玉山发现,整党之后,不少支部没有一套制度,有些党员干部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梁玉山在党委会上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就管不好党。”
根据变化了的经济体制、产业格局和生产活动方式,梁玉山一次次地召集党委会讨论,先后建立健全了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为民谋利报告制度、党员责任区制度、党员培训制度、公开监督制度、“闪光点”报告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并力求使每个制度互相衔接,互相配套,有机结合,融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于一体,多种手段并用,初步形成了一套实在可行、系统规范的党建制度体系。
定了制度,要严格落实,关键在于领导干部从自身做起,带头执行。镇上所有规章制度,包括工作和生活制度,梁玉山都模范地遵守。镇机关实行考勤点名制度之初,办公室的同志考虑到领导的特殊性,往往不点领导的名,梁玉山发觉后立即纠正。打那以后,只要有集体活动,秘书总是第一个点“梁玉山”,他也总是第一个答“到”。
据藁城志记载,藁城人素有酗酒嗜好,酗酒闹事习以为常。但镇党委的工作制度规定,上班时间不准喝酒,业余时间不准喝醉酒。去年,一位镇党委副书记下乡工作喝了酒,一位副镇长醉酒后失态。梁玉山毫不迁就,让他们在镇干部会上作了检查,每人被扣去一个季度的浮动工资。人们服气了,没人再敢把制度当儿戏。
1987年,这个镇一个在北京工作的干部,未经批准私自在村里弄了块宅基地。镇党委令其拆房,这个干部凭借关系搬动十几个县局级领导出面,又两次设宴请梁玉山高抬贵手,可梁玉山软硬不吃。有人开导他:“别那么死心眼,人都要得罪光了。”梁玉山说:“那得凭制度看该不该得罪,镇党委有条文在先,我要秉公而断。”
书记首先应该是优秀党员
我们问过梁玉山,怎样树立党委书记的形象?他拉开办公桌的抽屉,亮出一摞荣誉证书。他已连续5年被地、县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了。梁玉山的一言一行,看似没有什么惊人之处,却有着鲜明的个性。在他身上,处处体现他对“党委书记首先应该是一名优秀党员”的深刻认识和严格自律。
镇机关规定,干部上班迟到、早退和旷职都要扣罚浮动工资。而梁玉山一年到头,天天提前上班,下班最后离开,基本上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
藁城镇是经商的风水宝地。梁玉山的几个亲戚先后上门,想托他要块地皮做买卖,因不符合条件,都被他一一回绝。亲戚们请来梁玉山的父亲施“家法”,梁玉山心平气和地说:“制度是集体订的,我要是带头破坏了,还怎么说别人,你总不愿让别人戳我脊梁骨吧!”老人明白了儿子做得对,高兴而归。
在梁玉山的带动下,抵制不正之风成了镇党委一班人的自觉行动。在社会上吃喝风、人情风盛行的时候,地区以上机关的领导先后二十几次到藁城镇检查、指导工作,他们硬是没摆过一桌酒席。机关大大小小百余名干部,无一人利用职权为自己谋私利。藁城镇机关成为全市有名的“清水衙门”。
梁玉山在改革的浪潮中,摸索出了一条加强党的建设的成功之路。一向默默无闻的藁城镇,如今党风正、民风淳,经济发达,镇、村两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已成为全镇两个文明建设的核心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