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在每一单位面积上争取高额产量——记查哈阳农场的爱国丰产运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6-07
第2版()
专栏:

在每一单位面积上争取高额产量
——记查哈阳农场的爱国丰产运动
本报记者 田流
春耕季节访问查哈阳农场,使人格外兴奋。拖拉机吼叫着在原野上耕耘;汽车一辆紧跟一辆,往田里运送种子和肥料;水利工程处的工人挥舞着两条有力的臂膀,不知疲倦地修筑着新的灌溉渠道。到处是紧张的劳动,到处是快乐的歌声。
查哈阳农场在大兴安岭东麓,嫩江西面的大平原上。它是黑龙江省最大的省营水旱田机械农场。现在,该场一千多职工,正为实现他们向全国各国营农场提出的爱国丰产竞赛条件而努力。他们说:
“要使农场的每一块土地,都获得高额产量。”使水稻每公顷收获五千五百六十斤,小麦二千二百八十四斤,大豆二千九百四十四斤;比当地农民的产量高出百分之三十九、百分之六十三和百分之二十八。在北满的气候条件下,能够使三千三百二十公顷水稻,七百五十五公顷小麦和五百四十四公顷大豆,平均得到这样的高额产量,真是十分可喜的事情。但查哈阳农场的工人,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说:除了完成国家的生产任务外,再增产节约五百万斤水稻,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支持我们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
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去访问第四作业区。第四作业区共有一千一百公顷土地,都是水田。除了三十公顷土地用轮作法种植大豆和牧草外,全部耕地都种水稻。查哈阳农场为了更好地担负起国营农场在生产上的示范作用,在农场经营的各种作物中,都划出了示范区。农场的二百公顷水稻示范田就在第四作业区里。这二百公顷示范水稻,每公顷要达到八千到一万斤的高额产量,比当地农民的产量高一倍到一倍半。
第四作业区是王士林机耕队负责耕作的。
王士林是个雇农的儿子,一九四八年成立农场时,到农场来学拖拉机。一九五○年,他运用苏联的先进经验,实行拖拉机牵引多台农具机的联结作业,创造了一天耙地一百二十七点六九公顷的纪录,超过国家的效率定额百分之五十;燃料消耗也降低了百分之五十。一九五一年播种小麦时,又超过国家定额百分之三十九,创造了日播九十六公顷的新纪录。因为他在生产上有巨大成就,被选为黑龙江省的特等劳动模范。今年,他升任为第四作业区的机耕队长。
王士林当了队长,还是离不开他那心爱的拖拉机。他从早到晚成天价在田里奔波巡视,从这个机耕小队走到那个机耕小队,从这台拖拉机爬上那台拖拉机,检查和指示工作。为了帮助队员们更快地掌握技术,他常常跳上拖拉机,亲自操作一阵,给新手们示范。王士林是第四作业区的青年团书记。他对团员们的教育和团的群众工作非常重视,检查工作时,总要给大家读报讲时事。四月十四日到二十日,接连下了几天大雨雪,拖拉机不能下地耕作。他就利用这个机会,白天领导各小队学习操作规程和检查爱国公约,晚上发动大家开娱乐晚会。队员们在他的领导下,劳动得又紧张又快乐。
北满天气很冷。全年只有一百二十天无霜期。水稻的生长期也是一百二十天。因此必须适时播种。稍一迟延,水稻便会因生长期不足而歉收。王士林拖拉机队为了夺取时间,搬到田里去住,免得往返走路,耽误时间。田里没有房子,就搭起临时窝棚。夜里天气冷,人们在潮湿的窝棚里冻得直打颤,但是没有一个人说难道苦的。为了夺取时间,他们日夜工作。夜间耙地是很困难的,最容易重复和遗漏。重复则浪费工作时间和油料;遗漏则影响工作质量,将来庄稼长不好。胡继业小队的拖拉机上没有灯,工作起来更是困难。可是队员们说:“季节不等人,没灯咱也干”,助手挥着白手巾在头前引路,驾驶员看着前面的人影前进。后半夜天气冷起来,“泛浆”的泥土沾在耙片上,不大一会就冻住了,这种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作业效率。耙出来的地,质量也不好。寇文元小队的拖拉机助手、青年团员史金生,用手把沾在耙片上的泥土扣下来,给驾驶员创造出顺利的工作条件。第二天夜里,他带着一根小铁棍,用铁棍打掉耙片上的泥土。爱国丰产运动中谁肯落后呢?史金生创造性的劳动,立时在全队传播开来,很快成为每个人的实际行动。
王士林机耕队就是这样地工作着。他们不仅战胜了自然界给予的困难,如期完成了春季耙地工作,给及时播种创造了条件,而且在作业中创造了新的工作方法。农场技术指导室根据土地的状况,计划耙六遍才能达到农业上的要求。王士林机耕队员们发挥了创造性,加重耙具机的重量,并在耙具后面带上“拖子”。这样,耙四遍就达到了六遍的质量,不仅节省了那两遍的机器磨损和人工,争取了时间,还节省了那两遍的油料。王士林同志说:“这只是开始,以后在播种、收割、耕地……中,都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效率,节省燃料,全年要为国家节省四万斤柴油。”这只是第四作业区增产节约的一个角落的情况。在全作业区,机耕队有机耕队的增产节约计划,农工队有农工队的增产节约计划,集体有集体的计划,个人有个人的计划。全作业区准备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上,增产一百六十余万斤水稻,连上其他方面的增产和节约,今年共为国家创造二百三十万斤水稻的超计划财富。
“我们是一群勇敢的姑娘,
都有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
从翻身的农村……来到这祖国的边疆。
组成新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队,
梁军就是我们的队长。”
这是梁军女拖拉机队年青的队员们唱的歌,她们正驾驶着自己的“钢马”,在春天的田野上紧张地播种小麦。今年第一作业区播种小麦的面积,占全场小麦面积一半还多。在北满,在大面积上播种小麦,是一场紧张的斗争。北满常是春旱秋涝,正当种子发芽生长、需要水分的时候,天旱地干;在麦子成熟的收割季节,又常常碰到连绵的阴雨。这种自然灾害,对于大面积作业的危害特别严重。一九五一年,农场的一千六百多公顷麦子,虽然长的都很好,但麦收前后一连落了六十多天雨。机器下不了地,这样大面积用人工收割,那能来得及呢?结果,许多麦子没有收回来,“丰产了但是没有丰收”。要获得丰收,就必须实行新的耕作法——提前播种。这样,便可利用溶雪的水分,使种子顺利发芽,以便提前成熟期,躲开阴雨的危害。因此,春季的小麦播种作业,便成了一件非常紧张的战斗作业,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劳动热情与智慧,要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和时间竞赛并战胜时间,才能获得丰收。梁军女拖拉机队在斗争中获得了胜利,如期地完成了播麦任务。黑龙江省农业厅赵达副厅长检查了她们的工作以后说:“作业质量合乎农业要求,给丰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天晚饭后,我到农场俱乐部去看工人们排戏,高大的俱乐部被电灯照得雪亮,屋里挤满了人。这边一群人围着风琴练习唱歌,那边一群人学习红绸舞。在彩排歌剧“赵小兰”的人群中,我看到了刘淑新。她现在的情形,和在田野上完全不同了。她的衣服整洁合体,秀丽的脸上泛着健康的红光。她才二十岁,是个长工的女儿。她在紧张的播麦作业中,同另一位女拖拉机手,名叫萨仁的蒙族姑娘,差不多同时地创造了每小时播种四点六三公顷的纪录,超过农场向全国各机械农场竞赛的效率标准百分之十三以上。
要想把查哈阳农场的爱国丰产运动的各方面,一一加以报道,这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的。每个角落都沸腾着爱国主义的劳动热潮,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汽车司机老梁,虽已五十多岁,干起工作来,比年青的小伙子还急性。从齐齐哈尔往农场运输苏联优良麦种时,一次就运六千多斤,超过负荷三分之一。问他为什么这样干?他说:“增产节约啊!”伙房的大师傅也参加到爱国丰产运动中来了,他们向工人保证:不但要把饭菜作好,还要保证随时都有热饭和开水。
离开农场的那天早晨,赵达副厅长条理清楚地向我谈起农场丰产运动。他原是农场场长,不久前才调任黑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这次是来农场检查春耕工作的。他说,农场今年取得丰产的条件,第一是地整的好。庄稼是在地上长的,地好必然庄稼壮。第二是种子都经过精选和消毒,并且有三分之一以上是经过多年培育的优良品种。第三,普遍大量施肥,这是往年没有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赵副厅长加重语气说:“是全体职工高度的爱国主义劳动热情,它可以创造出任何生产奇迹。”
工人阶级的爱国主义劳动,可以创造出任何生产奇迹。我看到各个作业区的爱国增产计划,极大地超过总场提出的增产节约五百万斤水稻的目标,而职工的劳动实际,又极大地超越了自己的计划。查哈阳农场全体职工,已经创造出不少生产奇迹,还正在创造着新的奇迹。我们正在谈话的时候,田野上传来嘹亮的歌声:
“拖拉机和我们一同歌唱,
北大荒改变了旧日的模样。
那碧绿的稻田,那金色的麦浪;
那美丽的果园,那成群的牛羊,
幸福在这里蓬勃生长,
我们的劳动更愉快,
要把全中国都改变得美丽富强。”
(附图片)
梁军女拖拉机队的驾驶员刘淑新和萨仁,用“纳齐”拖拉机牵引三台播种机播种小麦,创造了每小时播种四·六三公顷的新纪录。这是萨仁等驾驶拖拉机播种小麦的情形。
这是王士林帮助驾驶员检查拖拉机的情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