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中苏学者哲学研讨会简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2-04
第6版(理论研究)
专栏:

中苏学者哲学研讨会简介
中苏学者哲学研讨会于十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与会学者就一系列哲学问题进行了研讨。问题主要是:(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及其体系;(二)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三)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问题;(四)人类整体利益与群体利益的关系。
关于“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问题,苏联学者认为,实践是人怎样参与到世界进程中去的方式,是人把握世界的方式。一定的实践方式也就是人对世界的一定的世界观方式,实践范畴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范畴,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范畴。在作这样的思考时,不要把实践范畴与物质范畴对立起来,因为物质的最高形式就是社会性的物质,即实践,而实践又是人把握物质的方式,因而,实践与物质是互相渗透的。中国学者也认为,实践范畴是克服旧唯物主义直观性、片面性和不彻底性的关键所在,必须充分认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有的中国学者指出,实践首先是历史观的范畴,其次才是认识论的范畴,不能把实践与物质对立起来,不能说世界统一于实践,否则就会陷入到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中去。
中苏学者还讨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党性以及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功能问题。中苏学者一致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仍是我们时代的哲学旗帜。中国学者强调指出,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为起点的中国哲学十年来的发展,成绩是主要的,这一点应肯定。同时也不应忽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哲学的影响。哲学要反思自己,要认清哲学存在的理由,明确哲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研究哲学发展的方法,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参加研讨会的中国学者有肖前、夏甄陶、陈先达、黄楠森、韩树英、高清海、赵凤歧、王锐生、陶德麟、陈晏清等。苏联学者凯列、科兹洛娃、索洛维也夫、斯维列夫、尤金、布列娃、普列特尼柯夫等参加了研讨会。
(陈志良 杨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