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经典剧目的保留与创新——与夏淳就重排《雷雨》问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2-05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心探访

经典剧目的保留与创新
——与夏淳就重排《雷雨》问答
张大农
夏淳是焦菊隐先生的同事和弟子,曾合作执导《茶馆》等剧,而今已是北京人艺的元老。当年人艺《雷雨》剧组的演员,如今最年轻的也已年过半百。而《雷雨》——这部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作,这棵在舞台上的艺术生命之树该如何使之常葆青春呢?
记者:夏老,现在人艺重排《雷雨》,是不是因为眼下没什么戏好演才去翻箱底?
夏淳:不是。人艺这次排演《雷雨》主要是出自以下考虑。首先,人艺作为我们国家的一流剧院,应该有尽可能丰富的保留剧目供人们观赏。这几年,我们排演了《洋麻将》、《哗变》等一批外国优秀剧目以及《狗儿爷涅槃》、《天下第一楼》等新剧目,相对而言,像《雷雨》这样的经典剧目反而演得比较少。在国外,莎士比亚、契诃夫、席勒、奥尼尔的剧作在他们本国都是剧院里久演不衰的保留剧目。实际上,不断地发掘本民族经典著作的宝藏,更深、更新地解释她们的内涵,这也是延续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设想,今后在排演新戏和外国戏的同时,每年拿出一两台保留剧目。《雷雨》就是我们实现这个设想的第一步。
其次,现代戏与演员的生活比较贴近,角色的感情相对来说容易体验,演员在舞台上有时连生活步态都无须改变。而优秀的经典剧目则可以从各个方面锻炼我们的青年演员。这次排演《雷雨》,剧组里大部分演员都是年轻人。
记者:许多观众可能已经看过不止一次《雷雨》了,对剧本很多人是非常熟悉的。如何使这样的保留剧目翻出新意依然吸引人呢?
夏:这就取决于导演与演员再创造中舞台处理上的创新了。一部优秀的剧作,给导演和演员留有广阔的艺术处理空间。同一角色甚至同一动作,在一些优秀的演员那里可以演出迥然不同的光采。对导演来说也是如此。会看戏的人都懂得,一出戏的魅力主要是在舞台上,好戏可以千变万化。当然读剧本也是另一种享受,但与在剧场看戏还是不一样的。
记者:这次重排的《雷雨》,与已往的有什么不同?
夏:过去演《雷雨》,在导演思想上由于受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容易从意念出发,有些人物关系处理得比较直露和简单。这次我要求把剧中每个角色都当做具体的“人”来研究和看待,深入挖掘每个人物的身世和经历,进而完整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例如繁漪,我们设想她出身于苏州一个旧式的诗书之家,家道已经中落。父亲溺爱她,希望她嫁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教她琴、棋、书、画,她也有些文化和艺术天份。在嫁给周朴园之前,已经是个老姑娘,有点高不攀、低不就。周朴园有地位、有阅历,就合了她的意,但婚后发现所遇非人。在她的生活中,很少接触男性,这使得她危险地选择了周萍,并在周萍那里第一次真正得到爱情的满足。关于周朴园,过去只是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模式规定他,只表现他的残忍和专横,这当然是个主要方面,但我们发现这个人物还有其他一些侧面。譬如,他毕竟是受过西洋教育的,这会给他的举止风度留下印痕。因此,这次我们把周家的客厅设计得比较洋一些,我们还在他准备会客的细节上强调他有严格的时间观念;当他在深夜独自一人静坐客厅时,也会对侍萍的照片和儿子周冲流露出一个人需要有的温情。同时,我们还注意到,他所留学的德国与英、法等国不同,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俾斯麦的统治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对把握周朴园的性格也是意味深长的。此外,我们认为,在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依然有一缕旧情,这可以从剧情中很多细节得到表现。曹禺先生也曾说,人的初恋是一生中最难忘的。在其他角色和细节上,我们也有一些新的解释、发现和发挥。
记者:看来,对经典剧目的解释应该有一个自由度。按照某种理论,原著作为一个文本,可以作出各种各样的拆解和阅读,这里有时代和社会风尚的不同,也因人而异。绝不能形成永久性模式。一个浅近的例子是,前些年中国举办首届莎士比亚戏剧节,演出的莎剧较之现代西方的莎剧,更显欢快和明朗。一些西方人士看了演出也同样认为赏心悦目,令人信服,尽管今天他们自己的莎剧演出大多是色调灰暗、冷隽的。
夏:现在西方人对经典剧目的解释比我们要自由,他们有时让哈姆莱特穿着现代服装上台,台上的士兵也全副现代武装。当然这也是一种方法。我个人主张还是要尽量忠实原著。对优秀的经典剧作的阐释应该是呈放射状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可以从各个侧面和角度去观察,各自有所感悟。有人可以从形式上变化,以适应今天,也有人可以追寻原作最初的精美与完整……至于有人将原著改变得面目全非而仍要挂原著的牌子,我以为这就超出了我们关于“经典剧作”的话题了。现在,我院中年导演林兆华为中央实验话剧院排的《北京人》即着意表现一种人类的意识,在舞台设计和表演上也都与过去有很大不同。这也是一种处理,也是允许的。
记者:下个世纪舞台上的《雷雨》和《北京人》大概与今天的又会有所不同吧?正如我们设想当年的莎翁看今天的舞台一样。
夏:历史地看是这样。因为历史的发展固然有其必然,但往往是出人意料的。否则就没有戏剧。
记者:谢谢。(附图片)
(插图 鄢修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