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敲核桃和打西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2-05
第8版(副刊)
专栏:

敲核桃和打西瓜
田方
我这里讲的是兵法,不是讲吃法,又想联系起来探讨一些经济问题。
1947年4月,那是在强敌压境之下,党中央撤离延安,驻守在陕北靖边县青阳岔的时候,处境十分严峻。面对敌我10与1之比的强弱悬殊的局面,如何扭转?这个仗究竟怎么打法?我们心里是没有底的,不能不焦灼不安,议论纷纷。正在这时——1947年4月6日,中央纵队司令员任弼时同志和政委陆定一同志,就在司令部驻地的一块场地上,对中央机关全体人员作了一次政治动员。当时,我也是在场听众之一。任弼时同志的讲话,已详载于1986年7月20日人民日报的《任弼时同志在转战陕北中的风范》一文,这篇文章,勾起了我对当时情景的回忆。
十倍于我的敌人胡宗南部队23万人,侵占延安以后,骄横跋扈,不可一世。当时,我军以一小部分队伍暴露敌前,佯装往西北方向撤退。但正当伪中央社广播宣称:“共军往安塞方向溃退,国军正追击聚歼中”的时候,我西北野战军主力部队恰在延安东北方向青化砭设伏,一举歼灭了胡宗南132旅。我军受陕北人民拥戴,军民关系如鱼水,所以我军行动敌人一无所知;而敌军行动,我却了如指掌。陆定一同志就是在这个环境下讲话的,他说:
20多万敌人在延安地区缩成一团,我们是无法消灭它的。但是,只要它拉长战线,继续北侵,就必须在漫长的战线上沿途分兵设点驻防;只要它主力前侵三天之内无法回兵救援,我们就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消灭它点上立足未稳的小股敌军。这就叫做敲核桃战术,一口吃掉,吃了就走,再捕捉下次战机。这么来回几个回合,疲劳敌军,消磨敌军士气;而我军则就地隐蔽,以逸待劳,就可以抓住战机,争取在运动中歼灭大股敌军,积小胜为大胜,这就叫做打西瓜战术。也就是敌我力量对比,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不久又经过胜利的蟠龙战斗,5月间在安塞县真武洞召开万人祝捷大会,宣布党中央、毛主席留驻陕北和陕甘宁边区军民共同奋战,全边区士气民心为之大振。
八月间,著名的米脂沙家店战役胜利转折,我军势如破竹,西瓜越打越大,困守延安的胡宗南部队,不得不于1948年4月21日弃城南逃。延安,终于回到了人民手中。
全国战场的形势,大体也是不知道打了多少大大小小的核桃,以至逐步发展到打了多少大大小小的西瓜,最后才打了辽沈、平津、淮海三个最大的西瓜。
战争和建设是两码事,不可硬性类比;但其中有不少哲理与科学规律也有相通之处。
日本人早就学习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以指导其经济建设。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理论界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在研究、著书立说,怎样把孙子兵法运用于经济管理。中国丰富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中,既继承了中国古代的军事辩证法,又发展了现代战争的辩证法。愚意以为,重温陕北战场从敲核桃到打西瓜的战略战术,对于今天的四化建设,我想不无有益的启示。当前,面对治理和改革的任务,面对资金、物资与人才等实际困难,面对重点建设的迫切需要,我们应当努力做到既要实现四化宏伟目标,又要创造一个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经济环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