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撩开文明村的面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2-06
第6版(读者来信)
专栏:观察台

撩开文明村的面纱
我县石桥镇张史村于1987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去年,村党支部又被县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的称号。然而,就在这个文明村里出现了令人深思的违法乱纪现象。
去年7月,这个村有的群众先后多次向镇党委、县委反映个别村组干部的经济问题。由于镇党委查处不力,引起群众不满。今年7月,县委、县政府组织工作队进驻张史村,查清了干部的经济问题。
大吃大喝成癖。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1月到1989年4月,村委会和4个组的招待费达45000元,每天平均51元,全村人均负担48元。
贪污挪用严重。1988年在职的11名村组干部,有9名挪用公款,其中贪污5156元,挪用3603元。
任意侵占集体财产。8名村干部有5人侵占集体财产60多件,折款4300多元。1982年初,村组两级拥有固定资产13万多元,而今只剩下几万元。
巧立名目,增加提留。村里向农民收取提留款时,打着征收农业税的牌子。1986年至1988年,这个村3组以农业税名义向农民征收提留2084.45元。
乱收滥用罚没款物。近3年来,全村超计划生育77户,罚款25009元,其中现金14465元,实物折款10544元,都未记帐。许多现金被用于招待开支,或被一些个人挪用。实物部分管理更为混乱。手表谁没收谁戴,自行车谁没收谁骑,罚没红砖2.6万多块,也不翼而飞。
文明村的严重问题,给人留下了一串思考。
思考之一:基层党组织没有成为领导核心。张史村28名党员,只有两名担任村干部。同时,忽视了党的建设。
思考之二:随意撤换干部,不按规定程序和用人标准选配干部。近几年来,少数领导同志在基层政权建设中,说撤谁的职,就撤谁的职;说要谁当官,就千方百计让谁当官。结果,有严重经济问题的人当上了村干部。假若真心实意地依靠群众,那些有经济问题的人就当不了官。
思考之三:为先进护短,不听群众呼声,既害了先进,又失掉了群众。张史村的群众早就向县、镇多次写信反映村干部的经济问题。由于镇里的个别领导人认为这个村是文明单位,便使有关问题不了了之。
思考之四:农村财务管理混乱,张史村村组干部之所以敢于侵吞集体财产和资金,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财务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督和严格的审计。
湖北襄阳县宣传部 李明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