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面向农民的九台县有线广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6-08
第3版()
专栏:

面向农民的九台县有线广播
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
吉林九台县有线广播站是在去年十二月建立起来的。开始,中共九台县委就重视这个工作,提出广播站的广播范围,应从城市扩大到区、村广大农民中去;广播宣传应当面向农民,直接推动农业生产。经过三个多月的筹备,在今年四月一日正式开始广播。
广播站设在城关区,广播路线全长约计二千一百多华里。据不完全统计,共设了三百三十个小喇叭,其中有二百五十个喇叭分布在各区、村,装设在区、村人民政府、互助组、合作社、学校、文化站;城区的喇叭装设在工厂、机关、学校、百货公司和十字路口。城区广播喇叭设有专线,各区、村广播喇叭是借用通到各区、村的电话线。每天共分两次广播,每次广播时间为一小时半到两小时。现在午间一次是对城区的广播,以转播吉林、长春电台的节目为主,并介绍工厂生产经验和机关干部的学习情况。晚间一次是对农村的广播(在广播时间内,各区、村电话暂时停用),以广播本县材料为主,如各区、村农业生产进行情况、各互助组的丰产竞赛挑战应战条件、农业生产经验、批评、表扬、通知和指示等。另外有读报、讲演,如请首长和劳动模范来广播站报告和讲话。通过广播向群众贯彻党和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和号召,用当地的具体事例,启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爱国热情,推动爱国丰产竞赛运动,并以适当的文艺节目来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广播的材料都是区、村供给的,都是当地的真人实事,农民都很熟悉,所以收效比较大。今年五月初,县里组织了广播委员会,具体领导广播站的工作。区成立了收听站,村有收听小组,负责组织群众按时收听和反映群众收听情况,并随时组织稿件供给广播站。它和党的宣传网密切地结合起来。收音网是重要的宣传工具之一,也是宣传网建设的重要部分,它每天可以直接地向群众讲话,也及时地向党的宣传员供给了讲话材料。县里并有计划地组织县级报告员报告,供给区级报告员以传授材料。宣传员掌握了这一有力的工具以后,可以随时收到宣传材料,向群众进行反复宣传。所以广播委员会要求每一个喇叭要有一个宣传员负责掌握,并由他担任收听组长。
广播站向农民群众进行了时事政策教育,推动了爱国丰产竞赛运动。如召开“抗议美国侵略者撒布细菌罪行大会”时,把大会的实况转播给全县各区、村,收听者约有十二、三万人。它激发了群众对美国侵略者的无比愤恨,展开了防疫卫生运动。群众生产情况的广播,大大地刺激了群众的生产情绪。双庙子村群众听到了外村的生产情况时,他们向在该村工作的区干部问:“怎么没有咱们村的经验呢?购粮工作咱们也完成得挺好哇。”这就刺激了下乡工作干部的写稿积极性。朝阳区和尚窝堡村黑秀文互助组是今年才组织起来的,春耕开始时,某些组员有“不着忙”的思想。后来在广播里听到别的村某互助组已种完了高粱,他们才知道自己落后了;于是全组六付犁杖连人带马一齐下地,两天工夫,就把七垧多地的高粱全种完了;并且订了计划,在一星期内保证种完大田,争取“先上广播”。组长黑秀文说:“广播真好,不知别村的情况以前,咱们还觉得自己种的挺快呢,谁知道拉到人家后边了。”从此以后,黑秀文互助组的每一个人天天都要听广播,如果多数人没工夫听,就推选一个代表听完了回去传达。再如朝阳区兴隆村孙德恒互助组,在黑秀文互助组的丰产计划播出以后,互助组的妇女组长孙喜芬等,积极地领导全组在当天晚上订出了丰产计划,第二天早晨就派人把计划送到县委副书记那里去,希望能给广播。这个互助组在未订计划时,妇女没有准备参加春耕。但是在订出计划后,妇女都下地了,其中有两名赶耲耙,两名扶拉子,省出四个男劳动力来滤粪,并增加一付耲耙(犁地用的农具);耲楂地比别的组提早两天完工;另外还把今年所积的粪都送到地里去了,多上了一次粪。爱国丰产运动开展起来以后,全县各互助组之间,就通过广播提出了挑战应战。广播站每天收到三、四份来自各区、村互助组的丰产计划和挑战应战条件。互助组的组员们,都互相勉励着:“话可说出去啦,全县都听见了,人家看着咱们,咱们可得说到做到啊!”
广播也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四月里,九台县某灾区缺乏喂牲畜的谷草,上级指定朝阳区联社去购买。但该社干部对这一工作缺乏认识,没有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竟自以为“不好买”;十五天内连一斤也没买上,以致灾区牲畜遭到了损失(该地的谷草被水淹过,牛吃了不能消化,死了两头)。通讯员发现了这些情况,写了一篇批评稿,交广播站广播出去。朝阳区的农民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都指出区联社的官僚主义作风严重,他们说:“咱们有谷草哇,前几天卖八十块钱一斤,这回给一百一十块一斤,咱们干啥不卖呢!”第二天,区联社的干部下去,仅在一个村,五、六天工夫就买了三万斤。接着通讯员又写了一篇表扬的稿件,群众听到本区受到了表扬,劲头更大了,他们都说:“这广播真好,有缺点就批评,有成绩就表扬,今后事事别落后,争取多上广播,多受表扬。”
广播深入区、村以后,不但鼓舞了农民的生产热情,推动了生产,而且改变了农村缺少文化生活的现象。农民们不仅组织读报组读报,上农民学校学习,每天晚上还可以收听广播了。每天晚饭后,男女老幼都互相呼唤着,拥向喇叭跟前听音乐、歌唱和各地的生产情况;屋里屋外,炕上炕下,窗户台上,都挤满了人。还有个别的户要求安一个喇叭。至于安喇叭的经费,群众都说:“这个不成问题!”自愿负担。一个小女孩跟她妈妈说:“妈妈,今年我也薅地,赚了钱,咱们也买个喇叭安上。”和尚窝堡村秋老太太和她的儿媳妇每天吃完饭便抱着小孩去等着。老太太说:“我活了五、六十岁啦,哪也没去过,这回坐在家里什么都知道啦。”双庙子区陶家村有一个六十多岁的王老太太,在村上安喇叭的那天晚上,她兴奋地端着灯足足站了两个钟头,一直到广播完了。别人问她累不累,她回答说:“还累?一辈子也没听见过这个呀,小盒子也会说话、唱歌,天天晚上听几段,心里多敞亮!”
这些生动的事实告诉我们,九台县的做法是好的,它给各县有线广播站提出了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各县有线广播应该从城镇伸展到农村,面向广大农民。县委宣传部要加强广播站的政治领导,发挥广播委员会的作用,充实广播内容,加强广播的思想性。自播的稿件要注意地方性,结合每一时期的中心工作,解决群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思想顾虑。同时要加强组织群众的收听工作。最初有的区、村广播喇叭设立后,只号召大家收听,而无专人负责组织经常的收听工作,形成自流现象,广播的效果就小了。又如二道沟区山咀子村,把喇叭安在僻远的地方,群众因不方便,不愿去听,因此广播也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