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忆李元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2-06
第8版(副刊)
专栏:心香一瓣

忆李元庆
张庚
元庆同志去世已经十年了,但他留给我的记忆却历历如在目前。
我和元庆认识是在延安。他在音乐系,我在戏剧系,接触不多。那时我对他的印象,是一个勤奋认真的大提琴家。接触较多是到了北京之后,我在中国戏曲研究院,他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我们的工作性质有相近之处,因此有些来往,互相学习,交换意见。他的研究所办得很有特色,资料工作做得细致考究;还有一点就是使用仪器进行研究。以上的特点,是我感到我们远远不及他们的地方,很想努力向他们学习,但总觉追不上。我几次去参观他们的展览室和资料室,都感到做这部门工作的同志管理得井井有条、十分科学,原来元庆本人的研究工作作风就是这样,在这方面起了带头作用。元庆的文章,他的行政工作,都是不尚空谈、实事求是的。他埋头默默地干,所以这个研究所干的事比他们对外面的宣传多得多;也可以说,几乎不做什么宣传,因此外面的人,特别是音乐界以外的人知道的很少。我熟悉了这些内情以后,对元庆油然生出了一种敬佩心。
元庆是学西洋音乐的,而且专攻器乐,后来由于工作需要分配在研究民族音乐的岗位上,在一般人看来,似乎用非所长;在旧时代,学西洋音乐的人,很少看得起民族音乐,而元庆在这个岗位上却热情洋溢地一头扎进去,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团结了一批音乐研究家,做出了不少的成绩。在这方面,他自己是带头做的。最近我翻读他的遗作,像《管子研究》这样的文章,深感到他是十分认真地深入到民间去研究的。如果不是非常重视民族音乐文化遗产,这样的研究热情是不会有的。
元庆是党员,又经过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的淘洗,他不仅能在国家危亡的紧急关头投身革命,还能把爱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理想具体化在他的音乐业务上,以研究、发扬、革新民族音乐为己任,而且开创了局面,给后来者做出了榜样。在这方面,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