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彩云南端舞风情——看《爱的足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2-06
第8版(副刊)
专栏:

彩云南端舞风情
——看《爱的足迹》
杨丽萍
最近,云南省推出了一台晚会《爱的足迹》。我的家乡素有美丽神奇的称誉;我看这台晚会里的舞蹈,也同样有美丽神奇的感受。
我仿佛听到一种脚步声,从远古走向现在;心也随着跳动,时而紧缩,时而放松,时而是惊心动魄……这是一台表现云南民族婚恋的歌舞,仅从节目单上印有的葫芦婚、走婚、夜婚、梦婚、丢婚、哭婚等一串婚俗的名称,已经够吸引人了。音乐家田丰所谱写的音乐是这部大型歌舞的整体构思和蓝本。随着结构线的起伏跌宕,在歌中有舞、舞中有歌、歌舞交织的基础上,勾出具有正剧、喜剧、悲剧、闹剧等成分的多种情调、多种色彩的段落。《爱的狂欢》是以彝族民间舞“打歌”里的肩部扭动为元素,但动作和图形的发展变化莫测,层出不穷,于是舞蹈跳出了篝火的炽热、月夜的甜美、晨雾的依恋。双人舞《夜婚》是一首动作的诗,这段舞的成功在于体现了音乐——不仅是随着音乐跳舞,而是跳音乐。舞蹈中抒发的绵绵情意也把“托举”这种外来形式化得并不“夹生”了。《梦婚》和《丢婚》则一悲一喜,前者催人欲泪,后者令人忍俊不禁,舞蹈能收到如此效果是难能可贵的。特别是编导们和演员们浑身都像浸透了民族的情感,正是基于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他们把舞编“活”了,也跳“活”了。
这是一部开拓型的作品,在表现情感、创造氛围、升华主题思想上,突破了传统艺术的模式,扩大了舞蹈与音乐的表现力,但民族艺术的韵律、美感、风格并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强化。《爱的足迹》也是历史的足迹。通过不同婚俗的表现,透视出不同社会形态的发展,而无论在任何境况下,在任何遭遇中,又共同显示了各个民族爱情的坚贞、纯洁,这正是激发、净化人的心灵的主题。
(附图片)
(下图为《爱的足迹》速写,作者:蔡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