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通辽市克服“等靠要”思想兴建农田水利 “四级集资”多投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2-08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通辽市克服“等靠要”思想兴建农田水利
“四级集资”多投入
本报讯 内蒙古通辽市近年来坚持不懈地开展以个人和集体投资为主、四级投资的农田水利建设,增强农业后劲,现已建成高标准畦田140万亩,拥有机井1.06万眼,井灌面积占到总耕地面积的80%多。今年在遭受了39年未遇的大旱情况下,粮食总产达到6.1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通辽市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半干旱地区。经过反复酝酿和多年的实践,通辽市决心走井灌农业之路。他们克服单纯“等靠要”思想,采取市、乡、村、户四级办水利的方法,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自1985年以来,全市每年投入水利建设的资金达950多万元,其中国家投资占12.6%,市投资占4.4%,乡镇村集体投资占83%。从这一年开始,全市粮食总产则每年以5000万公斤的幅度递增。群众看到了水利的命脉作用,自筹资金办水利的积极性日益高涨。今年乡村和群众通过贷款和自筹,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353.8万元,相当于国家投资的5.4倍。
为确保打井质量和速度,充分发挥井灌效益,通辽市坚持统一施工,从井队到供管、供料全部由水利部门统一调度指挥。成井后,也必须经过水利部门、乡、村、井队四方的联合验收。
(梁桂林 徐东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