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与川姑聊生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2-08
第3版(综合)
专栏:

与川姑聊生娃
新华社记者 杜新 于长洪
“只养一个,有什么不好?”川姑董玉兰歪着头羞涩但肯定地反诘,很让记者感到几分惊异。六个月大的娃娃在她怀里安谧地眨巴眼睛。
抢孕、超生、偷生、躲生……正在中国部分农村形成难以遏止的灾难性大潮。而记者前不久从川西平原到川北山区,却接触到农民的另一种心态。
在都江堰市青城乡香花村,我们在农民董玉兰家中闲聊:只养一个娃,将来会不会缺劳力?
董玉兰说:“原先在娘家,有姐弟4人,劳力不少,可年年断粮。过门了,我还是个贫困户。靠政府的好政策,我和丈夫农忙种田,农闲外出打工,去年收入2000元,脱贫了。我相信国家讲计划生育是为农民着想的。”
在大巴山区,农民李桂兰边在火炉上煨茶边说:“计划生育政策正经好,养多了供不起。”
记者指着她的3个孩子打趣:你是不是生够了讲大话?李桂兰急了,扳着指头说:“孩子要读书,病了要上医院,大了要婚嫁,哪样不花钱?你讲养儿防老?你看我丈夫,大小五兄弟,谁也没能力供养好两老。院子当中最破烂的土房就是老人住的。”
李桂兰所在的旺苍县是四川有名的贫困县。这几年,当地政府探索扶贫与计划生育相结合的新路子,促使农民的生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不少妇女表白:计划生育政策我们是拥护的,我们也想把日子过得好一些,但真的要我们少生,难处也多。
罗英就经历了这样一种痛苦的抉择。
她是广汉市高坪镇农民,现在和丈夫经营一家年产值达200多万元的羽绒厂。当她家由穷变富,婆婆唠叨:一个孙女太孤单,反正有钱了,再养一个也罚得起。
罗英何尝不想多添一个男娃?但她又想,小家富了,靠着大家;国家有难,知恩当报。
她和丈夫说通婆婆,集中精力教育好女孩。现在,他们的羽绒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而10岁的女儿,学习勤奋,聪明伶俐。
面对农村人才严重匮缺的状况,24岁的何美玉有一种追求:要当一名传授知识的教师。
这位端庄秀丽的姑娘当民办教师已6年,她现在的目标是考取中师,做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然而她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婚后两年没养娃,引得四邻取笑,婆婆怨声不断。
她忽闪着明眸说:“有时看到别人活蹦乱跳的孩子,自己心里不免浮起一种孤独感。但我们不能有拖累,不能放弃奋斗。”
少生或多生,中国农村妇女在作痛苦的选择;然而当农民把小家利益和国家前途相联系,中国的未来便有了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