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新疆的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2-08
第8版(副刊)
专栏:

新疆的馕
尹广
连我自己也感到奇怪:一个出生在武汉的“湖北佬”,怎么会喜欢上新疆的馕?
还在我被老兵们称之为“新兵蛋子”时,一天,指导员领着我到牧民家做客。主人热情地拿出了馕和烤羊肉招待我们。当时我暗自皱眉头——这么干硬的饼子怎么咽得下?在主人盛情地邀请下,我出于礼貌象征性地弄了一小块馕放到嘴里。嚼着嚼着,咦,又酥又脆,味道别致,竟吃得直打饱嗝才罢休。我好奇地问主人芒力克大叔,这馕看起来不咋样,吃起来还是蛮有味道的,原因何在?芒力克哈哈大笑后,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只是告诉我,饼通常用白面烤制,也有用玉米面或高粱米面做的。做馕时,和面加入一定比例的牛奶、清油,再揉拍成型,并在馕的表面撒上芝麻和葱花,然后点燃柴火将烤馕坑烧热。待火苗快要熄灭时,将馕的背面抹少许盐水贴到馕坑内的坑壁上,使馕在柴火的余烬中直接烤热……
听着芒力克侃侃而谈馕的制作过程,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世界上一切好吃的东西,都与人们赋予的热情和精心的多少成正比吧。
几年后,我上街办事,偶然发现芒力克在做烤馕生意。他认出了我:“哈哈,亚克西,当上了军官,请坐。”他告诉我,牧场实行了承包,他放养几百余头羊、几十头牛。现在冬季,不能放牧,利用这个空闲时间做做烤馕生意。我问他卖馕一天能挣多少钱?芒力克哈哈一笑,拍拍腰间的兜:“钱嘛,多着呢,闲在家里嘛,难受;到市里卖卖馕,主要是嘛,见见世面。馕嘛,也是我们维吾尔民族的一个传统,我愿意做这件事,让别的民族同志都喜欢吃它。”芒力克说着,比划着。我留意看了摆在木柜里的馕,发现许多陌生的面孔,问道:“这些馕怎么不一样呵?”芒力克摸摸下巴,脸上泛着红光:“它们的姓名不一样,当然长得也不一样。”接着介绍大的馕,名字叫“海买克”“细热曼”,主要在过节和办喜事的时候吃。个子小的馕叫“吐阿奇”、“卡提力芒”,因便于携带,被大伙当作外出的干粮;比面包还厚的“格尔旦”、比烙饼还薄的“海依菜克”,是维吾尔族人的家常饭食,还有夹馅的肉馕……
我因急着乘地方班车赶回部队,匆匆与芒力克告别。芒力克追上我,硬是塞给我六张“吐阿奇”和“卡提力芒”,说是带上它可以逢凶化吉,我只是当作玩笑听听而已。
班车在风雪中艰难爬行。结果在路上多走了两个小时。下了班车,还得走11公里路。眼前混沌一片,我深一脚,浅一步,迎着刺骨寒风,寻找归宿。肚子叽咕作响,越饿身上越冷,越冷步子越难迈。“噗嗤”一下,我摔在雪地里,手下意识地触摸到芒力克送的馕,心中一喜,爬起来,咬了一口,很脆,又一口,很香;从地上抓起一把雪,送进口里,真清凉!这么来回折腾,肚里升起一股热浪……这是我有生以来吃的一顿野餐,真正的野餐,永生难忘的野餐。
每每外出公差或回家探亲,我都买上一定数量的馕。因为它的水分少,不怕干,不发霉,遇水有火,一泡一烤就能吃,即便走在无水无火的沙漠地带,只要把馕埋在沙窝里捂几分钟,也可以变得酥软可口。我每每回到家乡武汉,仍忘不了新疆的馕。尽管武汉小吃堪称丰富,可我总感觉没有新疆馕那么有滋有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