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追求育人的艺术——记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者刘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2-09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追求育人的艺术
——记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者刘吉
湘均
12月1日上午11时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由刘吉同志签名销售他的思想政治教育近作《从困惑中走出》。100本800页的大书1个小时内全部销完……
政治工作在一些单位被“物化”,思想教育在一些单位遭冷落,一些青年中出现“信仰危机”,一些政治工作者“不安心”,……这些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是刘吉多年来苦苦探求的课题。
现任国防科技大学政治部副主任的刘吉大校在实践中发现,对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同志嗟叹有余、研究不足。为此,他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先后走访了全国数百家工厂、学校、部队、机关,整理群众提出的问题近万个,主持并参加了对全国47所高校、150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从中选出近百个基层干部普遍感到棘手的难题,进行坚持不懈的攻关研究。
在探讨育人艺术的过程中,他不搞关门研究,而是坚持走群众路线,与群众广交朋友,把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起来,把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结合起来。1982年,担任企业党委书记的他,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要“清左”、“交朋友”,并主动与后进、失足青年交朋友,挽救了一批失足青年;1983年至1984年又提出“双向疏导”,率先提倡和实践用“对话”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1985年提出要创建“思想政治工程学”,思想政治工作要走“继承、借鉴、改革、创新”的新路子;1986年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力求进行正面教育,要“民主化、科学化、艺术化、开放化”;1987年提出“初级阶段思想政治工作六原则”等。伴着改革的节拍,他在育人艺术的舞台上,弹奏出一曲曲拨动人们心弦的旋律,他先后出版了《时代的思考》、《对话的艺术》、《刘吉答学生700问》等10本160万字的书;在全国报刊发表了《值得思考与探讨的回答》、《刘吉与科大学生对话》、《真心与后进为友、热情帮后进转化》等100多篇论文;同时主编了“高校大学生思想修养”教材4本和“青年学丛书”10本约300万字。
研究问题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这是刘吉同志从事这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多年来他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进行着知识的积累和汲取群众智慧,把解答社会和群众中普遍关心的思想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目标,融汇贯通地应用社会学、哲学、心理学、文学、教育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知识,来探讨和回答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重大问题。
从1987年他出任中国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后,强烈的责任感使他把塑造、培养有远大理想的新一代大学生的教育视为己任,与学生进行了广泛的“对话”,先后写出了《学潮过后的反思》、《当代大学生的思考与选择》、《“课桌文学”与大学生心灵世界》等数十篇文章。今年初,他针对大学生受资产阶级自由化影响,一方面片面地要求民主,一方面在参政议政中又暴露出明显的弱点,写了《塑造现代完美人格——关于当代大学生健全发展的思考》的文章,发表在今年第五、第六期的辽宁《共产党员》杂志上。就在党和国家刚刚结束了一场严峻的政治斗争后,他顾不上休息一天,就投入主编《回顾过去、思考未来》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系列讲座一书的工作。两个月后这本25万字的书,成为动乱平息后全国率先出版的第一本高校政治课教材,被湖南省教委定为全省大中专院校政治课的统一教材。
在探讨育人艺术、解决育人难题的征途中,他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尊重和欢迎,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他先后在全国各地作报告400余场,收到群众来信5000余封。他先后被评为纺织工业部优秀政工干部、全国优秀政治工作者,全国百名优秀青年思想教育工作者,群众称他有一种“人格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