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为了国家的安宁——记农民赵福祥送四子入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2-10
第3版(综合)
专栏:

为了国家的安宁
——记农民赵福祥送四子入伍
孔凡民 王桂安
赵福祥是济南市彩石乡三泉峪村的农民,现已年过半百。15年前,他老伴去世,撇下“宝、贵、明、亮”4个儿子,还有白发苍苍的母亲。这些年来,在他的抚养下,孩子们一个个长大成人了。
1981年征兵时节,18岁的大儿子赵成宝开拖拉机外出没有回来,赵福祥便替他报了名。有些好心人说:“老赵,你家成宝是全村第一个有执照的拖拉机手,最挣钱。你把摇钱树往外扔,何苦!”赵福祥说:“要是国家不安宁,摇钱树又有什么用!”大儿子通过体检、政审合格,入伍通知书发下来了。他对父亲说:“爹,我走后,奶奶、弟弟都得靠您了”。
赵福祥望着儿子深情地说:你只管放心走,到了部队要好好干,为家乡父老争光。至于家里,天塌下来有我顶着。等你弟弟们长大了,我还叫他们到部队去。你第一个当兵,要带个好头!
大儿子走后,赵福祥忍痛把儿子开过的拖拉机卖掉,供养家里的3个儿子上学。
1982年中越边境战事不断。当年恰逢赵福祥的二儿子赵成贵高中毕业,赵福祥又让他参了军。赵家的门楼上多了一块光荣牌。
有的人听赵福祥常说“保卫共和国”的大道理,便问他:“难道你能让第三个儿子再去当兵不成!”1986年,赵福祥又将初中毕业后,学会了瓦工活的老三赵成明送到了部队。
今年年初,赵福祥的母亲去世。四儿子成亮已18岁,说是要向3个哥哥学习,到部队去保卫祖国。彩石乡人民政府和武装部考虑到老赵有实际困难,不想让他第四个儿子入伍。赵福祥听到这消息后,翻山越岭找到武装部长李中华,说了许多好话,替儿子报了名,从而,他的门楼上挂了4块光荣牌。
赵福祥把4个儿子送到部队后,还给他们约法4章:一是要听党的话,二是不准做违法乱纪的事,三是要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四是要每年立功受奖。
前年,赵成宝见家中困难,想离开部队。赵福祥知道这事后,专门去部队一趟,说了大儿子一顿,叫他听从党安排。
大儿子赵成宝不忘父亲的嘱托,苦练杀敌本领,在一次合成军作战练习中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被提为司务长。二儿子赵成贵在某部是保管员,今年大年三十夜里,在战友们的协助下抓了4个小偷,受到上级通报表扬。以后他还入了党,转成了志愿兵。三儿子赵成明多次受到嘉奖,还被评为“好班长”。四儿子赵成亮今年刚入伍,不到一个月,就被提为新兵班副班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