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软硬病”面面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2-12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人民论坛

“软硬病”面面观
王映明
近来,在谈到抓经济工作起劲,抓思想政治工作松散的问题时,人们常常引用小平同志一句很形象的话:“一手硬一手软”。我佩服这一通俗的比喻,它既准确地概括了近几年来我们工作的偏差,又耐人寻味。不过,有些人却并未由此而深思,在他们看来,这只是专门对那些负有重要责任的领导说的——小官既不在其位便不负其责,而老百姓更是无官一身轻,无硬软可谈。
对这种小官和老百姓与“两手抓”无关的说法,我先前也认为不无道理。然而,当反复思考之后,才感到患上这种“软硬病”的,岂止是领导干部!
君若不信,请听我一一道来:
你随着记忆走进一些会场。那会上发言的,个个讲得头头是道,字字千钧,可谓“硬”矣!然而当人们跟踪下去,便会发现这些口气极硬的人干起事来,有些却常常是疲疲软软,似干非干。这些人,莫非得了“嘴硬手软”病?
你随着记忆钻进一些卷宗。那些年初订下的长计划、短安排,甲乙丙丁,ABCD,详尽周密,可谓
“硬”矣!可是到年终再对照检查,能首尾呼应,言必行、行必果者却寥寥无几。这岂不是“头硬脚软”病?
你随着记忆走进一些办公室。一些人对国家、集体财产,损失千万若隔岸观火,以不变应万变;而在个人福利上却总是斤斤计较、毫厘不放,甚至闹得脸红脖子粗。还有一些人,在求索职务时,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严密论证,毫不含糊;而对自己的工作实绩、效率、廉政情况,则躲躲闪闪。这些,岂不是“私硬公软”病?
举一反三,可见“软硬病”实在是形形色色,其传染面之广,并非只限于领导者的范围之内。
有哲人说过:社会即我,我乃社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海来自一滴滴水珠,有污染的细流才汇成污染的湖泊。当我们抱怨上级“一手硬一手软”时,不妨也想想自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