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清欠”需要全局观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2-12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清除“债务链”是好事,但“前清后欠”的现象却又令人不安。原因是,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在作怪。因此——
“清欠”需要全局观念
本报记者 潘岗
“这真是一场及时雨!”谁也没有料到,当中国工商银行协助企业“清欠”的消息传出,竟博得如此热烈的欢呼声。许多厂长、经理、市长,省长,盼望银行把这等“好事”做到底。(一)
然而,就在各界为银行的“有识之举”欢呼之时,各地返回的信息却令人不安。
6月末,天津市企业拖欠52亿元,经过四个多月的清理,解开了39.3亿元“债务链”,按说成绩不小。但到11月中旬,至少又有40亿元新欠。
湖北省9月底企业拖欠货款73亿元。10月份,全省上下齐动员,一举帮助企业清理拖欠近10亿元。可到10月底统计,“债务链”不仅未少,反而增加到75亿元。
江西省的情况更令人寻味。今年3月,全省企业拖欠16亿元。半年多来,省内连续清了9次,省际又清了2次,累计清了19亿元。但眼下企业要求清欠的呼声,依然一浪高过一浪。
中国工商银行有关专家的估计似乎并非耸人听闻:3月底全国企业拖欠约千亿元,在工商银行协助企业累计清了550亿元后的今天,企业间互相拖欠额仍然不会少于千亿。
拖欠——清理——再拖欠,近几个月来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这种反常现象促使人们思考一个问题,在新增的拖欠中,是不是存在故意拖欠?(二)
事实不幸而言中。
透过扑朔迷离的“前清后欠”现象,可窥见一些地方和部门出于地方利益、部门利益,而为“清欠”工作设置的重重障碍。“欠人”款能拖就拖,能欠就欠。这是障碍之一。西南某省烟草工业尚属“发达”,每年要“吃”邻省大量烟叶,可这个省前不久规定:省外烟叶欠款一律不付。另一个粮食调入省更“绝”,不仅不感谢兄弟省的支援,反而想走“白吃”路——吃粮不给钱。目前,这个省欠下五六个省区的粮款。
与欠人货款不还形成对比的是,一些地区对区内那些不符国家产业政策、产品滞销的企业,千方百计给“偏饭”吃。
有个卷烟厂8月底人欠3000万元,银行帮助清了2800万元,可到11月初,拖欠又增加到6000万元,翻了一番。原因何在?该厂卷烟虽销售不畅,却是地方利税大户,于是,当地政府今天让银行清,明天让银行清,结果银行前面清,烟厂后面继续大量生产、发货,使清的没有欠的多。
地方为了自己利益如此,部门为了自己利益亦同。
前不久,国家针对国内市场出现“假过剩”情况,为解生产企业之急,保证来年市场供应,要求各地商业部门多购进一些彩电等耐用消费品和生活必需品,以发挥“蓄水池”作用,但不少地区商业部门怕占压资金,以种种理由拒绝收购。
某地工业积压彩电10多万台,当地银行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专门将4200万元贷款送到该地区交电公司。不想这家公司勉强购进1.2万台彩电后,就表示坚决不再收购了。
某省商业按计划应收购彩电11万台。可实际上不仅远未按计划收购彩电,甚至连其它商品也不愿正常购进。以至在采购储存商品旺季的10月份,这个省地方商业贷款反而比年初下降6%。(三)
企业“债务链”的普遍存在,压得许多企业喘不过气来,也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如何帮助企业解开“债务链”?如何给企业创造出一个清欠、防欠的社会环境,已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
有人建议:对那些不符国家产业政策、经营不善、连年亏损、产品质量低劣的企业,要下决心关停并转。同时,进一步完善经济法规,对企业间存在的拒付货款、有意占用他方资金等行为,除了要赔偿给对方造成的经济损失外,还应追究法律责任。
这些建议无疑会收“治本”之效。但“药方”虽好,还得“病人”乐意“吃”。宏观调整难免会与局部利益产生一些摩擦。但也要看到,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唇齿相依。假如都从本位主义出发,或拖着他人的货款不清,或护着自己该调整的产业、产品不予调整,好像占了便宜,情不知由此引起的经济紊乱,到头来不仅自己吃亏,国家也吃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