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贵州高原上的拥军深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2-13
第3版(综合)
专栏:

贵州高原上的拥军深情
邓高如 岑应奎
在贵州高原,军政、军民鱼水深情实在令人难忘。
穷,不能穷了子弟兵
1984年5月的一天,贵州省人民政府召开省长常务会议,讨论批复贵州省军区关于请求划拨一片土地开采铝矿,发展部队生产的报告。主持会议的王朝文省长动情地说:战争年代,子弟兵推翻“三座大山”一马当先;建国以后,他们御敌守边,流了多少血汗!我们贵州再穷,也不能让国防力量在贵州这块土地上受到削弱。省长常务会议决定:在国家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允许而且支持部队开矿和从事其他生产经营。
之后,其它部队相继申请在黔开矿,省政府都开了“绿灯”,给这些部队划大片土地,专供他们开采磷、锰、汞、铝矾土等矿;对有条件的部队,还同意他们建冶炼厂。
但是,由于部队生产技术、资金、运输工具等条件跟不上,开矿的经济效益并不高。省领导同志得知后,没几天,就为在黔开矿的部队做了3件事:指示冶金厅等部门派技术人员到开矿现场进行指导;给部队先后批贷2000多万元,供他们添置设备;批准拨给部队运输车辆30多台。各地各部门也都把支持部队搞好生产经营列入议事日程。全省各县还从有限的财政开支中拨款1100多万元,支援驻黔部队修建营区,拿出900多万元完善训练设施。
苦,不能苦了军烈属
1985年春,省委收到一些信件,反映优待工作不落实,军烈属的日子过得太苦!这些信件刺痛着省委负责同志的心。
贵州省财政收入有限,而贵州每年输送的兵员又多,仅靠国家财政还不能完全解决优待问题,于是从1984年起,全省就开始以乡为单位,从农民手里提取优待金。但是,乡与乡之间贫富不等,出兵多少不一,各地军烈属的优待金也就差别很大。而且有的农民有情绪:出兵多负担多,出兵少负担少,国家需要大家保卫,而领工资的为什么不被提取优待金?
新的办法哪里找?省民政厅提供了一个信息:石阡县以县为单位从公民中统筹提取优待金,实行了一年,较好地解决了以乡为单位提取优待金中出现的各种弊病。省长王朝文详细听取了石阡县的汇报,认为这是落实优待的新途径。省里下发文件,把以县为单位从公民中统筹提取优待金的办法,确定为新时期落实优待政策的一项制度。至1988年底,全省61个县(市)先后实行了以县统筹提取优待金的做法。紧接着,各县市将这一政策立了法,使之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去年年底,贵州省民政厅在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并被转发全国。
优待金提取的落实,全省对军人家属的优待政策也随之落实。全省有30个县对军烈属的财产实行了保险,6个县100%地开发安置了农村籍退伍战士。全省民政部门从科技、资金等方面扶持64796户贫困军烈属脱了贫。各县先后建立为军烈属种地、收割、打柴、送煤、修房等服务小组1.3万多个,长年活动在全省山区。
故乡的深情在贵州籍军人中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1988年春节,驻云南边防某部红军团的40名官兵联名给家乡——息烽县县委、县人民政府赠送锦旗,上书“家里事我们放心,边疆事乡亲放心”14个大字;云南边防某部100多名贵州籍战士到去年退伍时,人人入党,个个立功受奖;广西边防某部97名贵州籍战士,去年全部被广西军区授予“法卡山优秀战士”称号。在兵员征集中,大多数县(市)适龄应征青年报名率连年达100%。
亏,不能亏了转业干部
据有关部门对近年来转业到贵州省工作的200名干部进行调查,结果是:对安置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96%。
贵州的各级党政领导、人事和军转部门的同志有这样一种共同的想法:转业干部已经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国防事业,在许多方面已经作出了超乎寻常的牺牲。转业下地方,不能再让他们吃亏。贵州省委书记刘正威多次强调:“千方百计把转业干部安置好,为他们创造比较良好的生活、工作条件,是一项既能固我长城、稳我军心、又有效地开发人才的重要工作。”
贵州省的领导同志还想到,这些年来,许多军队干部已与城镇姑娘结了婚,配偶是农村户口够随军条件的也都随军进了城。他们根据本省实际作出规定:“转业干部可到配偶工作所在地安置。”这就使得广大转业干部特别是农村入伍的干部能够安置在配偶的工作地。
1987年转业到遵义地区某单位的4名军队干部,按规定应该安置在遵义市工作,却被分配到了县城。省政府领导曾两次打电话催促这个单位的领导尽快将他们安置到遵义市。
贵州省还在全国最早实行了安置军队转业干部与军队干部在部队的表现结合起来的政策,制定了有利于参过战、立过功、负过伤,长期守护边防海岛、长期从事飞行潜艇工作、军龄长职务高等6类转业干部的具体照顾政策。这些照顾政策传到边防前线执行战斗任务的某部,贵州籍干部战士受到极大鼓舞。这一年,参战部队被我军总部授予英雄称号的10人中,贵州籍干部战士就占6人。今年一位荣立一等功的连职转业干部被安置到省交通学校,其爱人孩子也从县城随迁到身边。学校在住房困难情况下,从新建的作别的用途的房屋中调出一套住房,使这名干部一报到就住进了新房。
对军队伤残干部的安置,贵州省更是关心备至。1983年,省军转办接收了一批来自某集团军的参战伤残干部,全部安排到条件好的单位。不少伤残干部在走上新岗位时都感激得流了泪。
贵州省安置转业干部的负责精神,使转业干部感受到党的温暖,因而表现出了极大的工作热情。据省军转办连年的跟踪调查表明,自1983年以来,转业到贵州各地安置的军队干部中,被评为县以上劳模、先进工作者,获得各种荣誉称号、立功受奖、被提拔一、二级职务的,共占转业安置干部总数的50%以上。
贵州大地上的拥军深情,给战斗在边陲的将士们以极大的鼓舞。每年,贵州省都收到将士们情真意笃的来信,将士们表示:面对贵州人民的深情厚爱,我们要为国防建设多作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