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控制温室效应 稳定全球气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2-14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科技与社会

控制温室效应 稳定全球气候
王士芳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戈德温·奥巴西于11月发出警告:至2020年,地球气温估计将上升4摄氏度,这将在生态平衡方面给人类带来严重后果。
在此前,英国科学家已发现,北极冰层10年来由于融化明显变薄。他们认为,这可能是温室效应引起地球气候变暖所致。据世界著名冰物理学权威彼得·瓦德哈姆斯博士宣布,英国核潜艇在格林兰以北地区的冰层下用声纳测量冰层厚度,发现冰层的平均厚度已从1976年的6—7米减至1987年的4—5米。
美国环保局在其最近公布的研究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为控制温室效应,稳定大气温度,应至少减少50%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的释放量。一些环保专家也一再警告:如果有害气体的释放量按照目前速度继续增加,在未来40年中地球表面温度将上升3至8摄氏度,引起两极冰帽融化,海平面上升,从而将给人们描绘出一幅难以想像的景象:恒河、尼罗河和密西西比河几个大三角洲被海水淹没;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许多岛屿(国家),如马尔代夫、图瓦卢、汤加、基里巴斯、马绍尔群岛等不复存在;海水也将漫过日本东京30%的地面,孟加拉国有1000万—2000万人失去家园与生活来源,濒临北海的荷兰将从地球上消失。
诚然,这虽是若干年后可能发生的事,但就目前来说,由于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暖(至1985年为止的过去100年中,气温已上升1.8—4.5摄氏度),已被人们感觉到并也正在恶化生态环境威胁人类。例如,在以往10年中已出现4个最暖年份
(1980、1981、1983和1987)。同时,在世界一些地区则不时发生严重的旱涝灾害;而且,沙漠地区由此不断扩大;许多植物、动物和昆虫出现迁移现象,以适应气候变化,有的也难免被毁灭……这一切对农业、渔业、沿海生态系统、野生生物、河流运输以及水资源与能源的供应势必产生不良影响。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农业欠发达和缺乏必要的技术,它们将为此付出远比发达国家更大的代价。
因此,这一现象近年间已引起全世界的密切关注并就此展开热烈讨论。今年来,各国有关专家已相继开过不少地区性和国际性会议,商讨对策,以维护生态环境。上月初,68个国家的有关部长在荷兰诺德威克召开国际大气污染和气候变暖会议。会议一致通过宣言说:“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地球,人类社会正受到自己所改变的全球气候的威胁”,所以,“有必要稳定本世界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的释放量”。这项宣言还敦促工业化国家限制或降低二氧化碳释放量并到2005年减少20%。
现在,控制温室效应,防止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世界刻不容缓的事。当务之急是稳定各国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并尽可能快地减少。为此,可以改变能源结构,从传统的矿物燃料逐步转向减少温室效应的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与核能。其次,提高能源利用率和节能,也能减少二氧化碳释放量,从而减轻温室效应,防止气候变暖。此外,扩大各国公共交通工具的有效利用率,也可以起到同样作用。
为保护人类免遭生态失控造成的巨大灾难,各国应该也必须采取力所能及的措施以防患于未然。这是责无旁贷的。但应该指出,自工业革命迄今,发达国家的矿物能源消耗一直远远领先于发展中国家,对人为气候的变暖负有不容置疑的责任。而它们又拥有足够的财力和先进的技术及设备,因此,发达国家应为防止全球气候变暖作出更大努力,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正如加拿大总理马尔罗尼不久前在蒙特利尔举行的世界能源大会上说的:“工业化国家尤其应该在使用能源和环境保护方面作出榜样,因为,污染空气和二氧化碳大部分是工业化国家施放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