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大巧若拙——漫谈韩羽及其《闲话闲画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2-14
第8版(副刊)
专栏:

大巧若拙
——漫谈韩羽及其《闲话闲画集》
黄苗子
韩羽画如其人,土头土脑,似村而雅,土极而洋到了家,具有浓厚的现代感。近年中国电影出现了《红高粱》、《老井》,轰动海外,得国际奖。其实在漫画领域中,韩羽老早就做到了这一点。
韩羽不但画如其人,书法亦如其人,土里土气而灵秀迫人。他功力极深,但偏不让人看到功力。只看到无法之法,说不出的一种气韵,令人迷醉。
韩羽艺术的特点,用方成的一句话,叫“土法上马”。
韩羽人如其画,他画的人物后脑勺削若悬崖,前额多数是个
“钵儿头”(前额突出),很像韩羽本人。不要小看这“钵儿头”,它贮存了智慧,贮存了学问,贮存了幽默狡狯。
谁读了韩羽的画和文章都感到兴味盎然。
古人云:“读《李陵答苏武书》而不痛哭者非忠臣,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堕泪者非孝子。”我说:“读韩羽画、文而不由衷发笑者,没有文艺细胞。”
朋友们佩服韩羽,可学不了他。为什么学不了?乡土气学不了;小时候泡草台班子的生活体验(这种生活体验卓别林曾经有过)学不了;山东人独有的粗拙强项性格学不了;一肚子的文章杂学学不了。“大巧若拙”,韩羽有然。
所以朋友们私下议论:像韩羽那样一位漫画界的“杂种”(注意:这“杂种”绝不含有粗野骂人的意思。只是说,他在漫画中是一种特殊而非纯正的杂交品种),不能无一,不能有二。
韩羽漫画的特点之一,是人物造型的美妙。大家都看过动画片《三个和尚》,这三个和尚的造型使这部片子得到多次的国际奖。这首先归功于韩羽。在韩羽的作品中,人物面目常常不画耳朵,但眼神和口鼻的表情却精心捉摸。这是因为耳朵对人物表情不起什么作用,可以略过(这也许是他从小观察农村傀儡的造型得来的启发),而眼、口、鼻的表情刻画却是不可掉以轻心的。韩羽漫画的妙处甚多,这只是举个例子。
目前我们反对崇洋媚外,其实,四十年来有时也不自觉地崇点、媚点。单就美术风气说,最早崇俄——列宾、苏里柯夫给了土包子一棒;其后崇欧、美、现代主义、超现实……又给了土包子一棒。韩羽不管这一套,也不管什么文人画武人画。印人大康曾给方成刻一个图章:
“我画我的”。
这图章也适用于韩羽。他胸罗古今中外,而又目无古今中外地“我画我的!”
韩羽的文章,令人忍俊不禁。他能把一肚子学问横串竖串。打个比方:关羽跟苏东坡下棋,杨贵妃跟西门庆鬼混……只要想得出的奇事都能构成他的奇思。他的文章妙语如珠,含蓄蕴藉,影影绰绰,如假如真,顺手拈来,俯拾即是,若有其事,如见其人。
韩羽的学历,填的只是“小学毕业”。一个小学毕业生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谓予不信,请读其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