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饮水思源 倍觉党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2-15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饮水思源 倍觉党亲
本报记者 李而亮
在中原嵩山脚下西村乡一片高地上,竖立着两座石碑,碑文的中心内容都是一个
“水”字。一座立自清朝同治年间,一座立自1989年。
西村乡的历史是一个世代盼水的历史。这里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水贵如油。千百年来,人们的吃水靠肩担驴驮。为了水,历史上人们曾发生过多次械斗。
今日走进西村乡,到农家打开水龙头,清甜的自来水直流而出。西村乡16个村,除极个别偏僻山沟的农户外,家家都吃上了自来水。以往那种吃水贵如油,抢水打破头的历史一去不返。为此,西村人又立下一座石碑。碑文是“饮水思源、倍觉党亲、千秋伟业、昭彰后世、造福于民、刻石为证”。
西村乡党委书记杨学忠谈到吃水工程,他只说了一句很朴实的话:“解放40年了,要是连群众的吃水问题都解决不了,那就愧对共产党员这个称号。”
早在6年前,西村乡党委、政府针对群众的切身要求,立下了苦干数年,彻底解决群众吃水难的决心。当第一项工程方案制定后,首先碰到的是资金问题。乡党委、政府把上级拨给维修办公楼的2万元拿了出来。第一期工程所在的东村老支书贺天西把儿子准备结婚用的2000元钱也拿出来。工程动工时,正是寒冬腊月,党员干部领着技术人员、带着群众昼夜奔忙在工地上。
第一期工程竣工后,西村乡吃水工程陆续在其余15个村展开。工程到哪里,哪里就传出党员干部苦干实干的佳话……
到了今年夏天,西村乡吃水工程只剩下全乡最穷困、最偏僻的五岭村。年过半百的乡干部、共产党员李江自告奋勇包下这个任务。他带着2名青年干部,冒着酷暑,背着行李、锅灶、米面到五岭村安营扎寨。
他们发动和带领群众经过37天的苦干,终于使全乡最困难的最后一处供水工程胜利完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