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大秦线的“脊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2-15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大秦线的“脊梁”
  本报记者 贺广华 毛磊
一年前,我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铁路——大秦线一期工程宣告提前十二个月正式开通运营。从此,这条全长四百一十一公里的铁路新线,交由北京铁路局大同分局抽调的四千余名职工管理。
四千余人,意味着全分局每八人中就要抽调一个。大秦铁路沿线二十个车站,大都设在远离城镇的山沟茫野。这无疑给抽调人员的工作增加了许多困难。分局党委会上,大家的思路不谋而合:共产党员先上!好样的,参加筹建单位的三千四百多名党员,都在党的生活会上表了决心,一千多名党员向党组织递交了申请书。在党员的带动下,一万二千名职工主动提出申请,超过了所需人员的三倍。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然而,当数千名职工开进各站点的时候,他们首先遇到的是:煤气不通,电话不灵,灯不亮,路不平;缺水、缺菜还缺粮……
湖东电力机务段设在一片荒芜的盐咸滩上,生活用水需到三十五公里外去拉,五百多人规定每天耗一吨水。房子不够,党员干部让职工睡在床上,自己睡桌椅;车辆不足,优先接送职工,而段党委的主要负责人却经常不回家。
茶坞折返段共产党员韩志谦连续四十多天没休息了。正巧,一个从大同打来的电话说,段上有名职工家中失了火,姓名不详。段领导通知他回家处理,目的是给他一个休息的机会。韩志谦心急火燎地赶回大同,顾不上回家,一头钻进宿舍区,可查了半天,也没结果。傍晚,当他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家中时,才知道是自家失火,他草草处理,第二天便又赶回段上。
创业之际,正是共产党员自我牺牲、忘我奉献之时。为保证列车安全运营,助理工程师、共产党员韩祝愈在工程验交时倾注了全部心血。他一只脚肿得连鞋都穿不进,仍坚持工作,直到脚板化脓后被送进医院。
茶坞供电段共有七百名职工,平均年龄仅二十四岁。二十五岁的副段长、共产党员杨乃成,是这支队伍的“主心骨”之一。他率领小伙子们每天步行三十公里,穿梭于大秦线检验设备。一天,军都山隧道接触网起火停电,凌晨三点,小杨带着二十多名职工冒着严寒赶赴事故现场,一口气干到当天下午三点。刚回到段里,又接到大团尖隧道出现故障的报告,他二话没说,揉揉布满血丝的眼睛,拔腿就走。
大秦线上七百多名共产党员,以不凡的业绩,证实他们是压不弯、摧不垮的脊梁。
截至今年十月底,大秦线已累计外运晋煤一千二百多万吨,可为国家增加工业产值一百二十多亿元。透过这两个数字,我们眼前不断闪现着大秦线共产党员艰苦创业的幅幅画面,耳畔回响着大秦人自我牺牲精神的壮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