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上海钟表业开展“国家有困难,我们怎么办”大讨论 激发主人翁精神为企业分忧 带动其他行业增强改革信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2-17
第1版(要闻)
专栏:

上海钟表业开展“国家有困难,我们怎么办”大讨论
激发主人翁精神为企业分忧
带动其他行业增强改革信心
本报上海12月16日电 记者章世鸿、刘士安报道:上海钟表行业两万多名职工,围绕“国家有困难,我们怎么办?”这个扣人心弦的题目,正在展开大讨论。此举在上海企业界引起广泛反应。许多企业在这场大讨论中激发了斗志,找到了克服困难的途径。
为什么要开展这场大讨论?上海钟表公司党委领导说,这是针对目前面临的经济困难提出的。今年头10个月,由于市场疲软,资金短缺,产品不对路,给各企业带来很大的困难。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还是知难而进,走出困境?是眼睛向上等靠要,还是眼睛向下发动群众齐心协力想办法?每个党员和干部都面临严峻考验。市委提出当前的中心工作是“一要稳定,二要鼓劲”,我们该怎么办?他们通过调查研究,决定抓住“国家有困难,我们怎么办?”这个题目,在全行业开展一场大讨论。
在大讨论中,这个行业的党、政、工、团一齐发动,提出每个人都要从现实出发,从自己出发,来回答这个问题。讨论已持续一个多月,许多合理化建议提出来了,厂长也很快制定出克服困难的具体方案,上下开始行动起来。各厂形势都起了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公司党委领导说,这说明群众中确实蕴藏着很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党委提出的问题也是广大干部、群众正在苦思冥想的问题,因而一拍即合。
从上海钟表行业的大讨论看,讨论的成效主要看厂领导的态度,是否真有决心带领群众前进。中国钟厂的经验很有启发。这个厂生产的“三五牌”时钟,过去是畅销的名牌产品,但这两年一直在走下坡路。到今年10月份,时钟积压17万台,今年预计要亏损500万元。厂领导班子在这次集中讨论中认为,客观困难是事实,但领导上确有不少失误。在职工大会上,厂领导首先承担了责任,同时把厂内困难原原本本向群众交底。职工们感到领导的态度是诚恳的,比较满意。厂领导根据大家的主意,对工作重新作了具体部署,还及早制定了明年的计划。现在,积压的时钟已推销4万台。全厂上下精神振奋,认为走出低谷大有希望。
每个工厂都有自己的难题,大讨论就要集中力量攻克难题。手表三厂的难题是,公司要他们追加9万只出口表的新任务。多出口一只表,工厂要少收入8—10元,职工愿不愿承担这个损失?通过大讨论,职工们说:“企业有困难,国家困难更大,我们宁可损失一些,也要为国家多创汇。”
钟表行业这场大讨论也促进了厂风的转变。有的厂的干部开始到车间劳动,有的厂对群众关心的住房分配和食堂改进问题,努力抓紧解决。中国钟厂最近为安装新生产线清理场地,由于党员带头干,过去要一个月才能完成的工程,现在10天就完成了,大家一分钱也不要。
大讨论带来了新成果。钟表公司领导满怀信心地说,今年预计手表可以实现满产满销,出口任务可以提前超额完成。
这场大讨论的冲击波正在波及上海各行各业。轻工业局党委号召企市轻工系统企业都来开展这场大讨论。纺织系统24家先进企业联名发表倡议书,希望在全市纺织系统展开大讨论。科技战线提出“经济有困难,科技怎么办?”一支支科技小分队正在深入企业,让科技优势在克服经济困难中发挥作用。
上海郊区广大农村目前也正在进一步开展建功立业活动,讨论明年如何为家乡创新立业的计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