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雷锋精神在校园——记山西矿业学院的“为民服务小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2-20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雷锋精神在校园
——记山西矿业学院的“为民服务小组”
新华社记者 武岚 鄯宝红
在山西矿业学院的校园里,活跃着一个免费维修各种家用电器的“为民服务小组”。这支由8名大学生组成的队伍,不仅为校内的师生员工义务修理家用电器,而且经常走上太原街头,北上大同,南下晋城,深入农村厂矿,用他们所学的知识,为养育他们成长的父老乡亲奉献自己赤子之心。
许多同学和老师感慨地说:“雷锋并没走,他就在我们的校园里。”
“喂,我家的洗衣机坏了,请你们帮个忙。”老师们总是信赖地说。
“我的录音机能修好吗?我还靠它学外语呢。”找上门来的同学显得那样焦急。
“嗬,这大街上还有免费修理一说。”当他们在太原街头挂起“为民服务,免费修理”的招示牌时,几个过路的青年不免冷嘲几句。
“真想不到,二十几年后,又有了新雷锋。”这是一位白发老者的感叹。
大学生为一个中年男子的彩电排除了故障,他感激地说:“你们真了不起,真是一分钱不收!要在别处,光开下盖,就得要50元。”这是发生在今年国庆节前夕山西矿业学院校门口的一幕。
像这样的活动,这个小组每年都要搞好几次。
3月份,校园里的大学生经商热和那布告栏上五花八门的“发财”、“致富”的广告,没有乱了他们的心,他们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纪念日这天,勇敢地打出了“学雷锋,做好事”的旗号,整整一天时间义务修理电器30余台。
组长焦保国说:“那天,我们从早忙到晚,可大家都感到过得充实。”他说:“我们这个小组成立6年来,始终坚持‘免费服务’的宗旨,这是我们的传统。”
6年前,即1983年,当一些大学校园里掀起一股“走上社会,为民服务”的热潮时,在山西矿业学院,一个名叫孙先红的电气工程系学生和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成立了“电子爱好者之家”,并制订了免费为民修理家用电器的章程,决心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社会做一些事。
尽管当时条件非常艰苦,但年轻的大学生并没有退缩。他们将宿舍当作工作室,用简陋的工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免费为群众修理各种电器750台(件)。更重要的是,从此,“为民服务”成了这个小组的信念和精神一届一届传给了后者。
接力棒传到86级学生焦保国和他的伙伴们手里时,已经是1989年的春天。
迎接他们的是经商热潮,不少好心的朋友劝他们搞“有偿服务”,可焦保国他们婉言谢绝了。每次服务,他们只收重要原件费,一些小零件从来都是小组成员们自己花钱买的。
在今年春夏之交,这个由一名共产党员和7名共青团员组成的小组经受了考验。5月份,这个小组在院团委的支持下,坚定地办起了“收音机修理培训班”,免费招收了校内外60多名学生,无偿地向他们传授修理技术,一直坚持到6月中旬。
“七·一”前夕,作为献给党的生日的礼物,这8名大学生来到大同矿务局,为煤矿工人服务。
不到一天时间,这些“学生娃”娴熟的修理技术和热忱的服务态度就令矿工们折服了。来请他们修电器的人络绎不绝。几天时间,他们就修好了40多台电视机和收录机,还给工人们传讲家电保养维修的有关知识。工人们给钱,大学生笑着拒绝了;家属来请吃饭,大学生同样笑着拒绝了。他们众口一词,说:“我们是免费服务。”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